1.今天是期中复习倒数第二天,能感受到学生们的疲惫。第一节课是B班的课,复习了一会之后感觉到大部分学生的状态有些低迷,意识到继续这样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于是我索性讲课停下来,和他们聊会天。我发现一开始就能进入到我谈话内容的是那些平时关系构建较好的孩子,而那些平时我关注较少、尚未与我建立良性互动的孩子一开始游离在外。果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从昨天自己听另一个B班的课聊起,聊到我自己曾经逼迫牛仔做数学题,进而聊到他们自己。当我问他们当中有谁曾经被父母逼着做题,最后父母举白旗的,有三四个人举起了手,包括课堂上第一次举手的TY。当我问他们是否品尝到胜利的喜悦时他们都笑了起来,完全没有之前的死气沉沉。我问了LZY是不是在一瞬间的胜利喜悦之后,是失落(她的父母从此就放任了,不管她的学习了),她点了点头。我说:“你其实并不是不想做题目,你只是不想被逼着做题目。”听到这句话,好几个孩子跟着点头。
2.H班后半节课,有两个学生提出了两道有疑问的几何题。YSK自告奋勇要到前面来讲,他边讲边写出说理过程,还写了每一步推理的依据。后来,他发现需要添加辅助线,于是在说理的开头补上了作图语言。在他边说边写这句话时,我身旁的PXY小声说:“错了错了,不能过一点做两条直线的平行线。”我示意她先保持沉默,等YSK全部讲解完再表达自己的想法。等YSK讲完后,我问了提出这个问题的ZZQ对YSK的讲解过程是否有疑义。ZZQ提出了作图语言的问题以及说理中的一小处问题。果然,越表达越收获。
3.我似乎对未知、不确定越来越无所畏惧了,想做的、想尝试的都只是想着去做,不去想如果做不好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