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到大都想要满足各种人的期待。最开始是父母的期待,我们会听话懂事,有时候甚至努力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是想让父母安心。之后是恋人,我们会很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甚至愿意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牺牲自己的时间甚至不假思索去改变自己一些本来的习惯。
阿德勒心理学中指出,我们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是因为从小收到赏罚教育的影响,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奖励,做了错事就要收到惩罚。这样会导致我们会在潜意识认为:没人表扬我就不会去做好事,没有惩罚也会去做坏事。
而如果我们做事时能把从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变成想得到自己的认可后,我们就不会在没有获得认可的时候而恼怒和失望。如果评价来自自己,那么如果做事让自己满意,别人的建议就是参考,就不会因为他人评价让自己产生较大情绪波动。
最什么事情都想寻求别人的认可是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有一种可能是自己无法衡量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否是合格的,就像孩童时代的我们。还有一种是我们想要抬高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想要向别人证明自己同样是一种“不够强”的表现,因为优秀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无论别人怎样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在当下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内心强大且真正优秀的人是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本来就是有能力的,你觉得我是否厉害都不重要且没有任何意义。举个例子:马云、巴菲特、乔布斯等,这样的人是不会在乎别人的是否认可他的,因为实力就明显的展示在外。
如果能够做到肯定自我的成长,以一种开放成长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把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相比进步了一点点当做是自我衡量和自我认可的来源,那么我们就是自己最积极客观的正反馈来源,也就不需要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了。
有时候总是想让其他人满意,也是自己逃避的一种借口。有些人嘴上说着不喜欢父母给自己安排的工作,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控制无能为力,可是实际上是自己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出于人的自我保护特性,我们会觉得并不是自己软弱,而是因为不得以受到了控制,拒绝承认自己没有勇气、没有做好迎接追求梦想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大程度上,人们都在追求一切的可确定性,无法忍受不确定中的焦虑感。
我们不仅经受着别人的期待,同时我们也会对别人有期待。总是希望父母能更理解我们一点,爱人能为自己改变一些缺点,如果没有为了我们改变就是不爱我。假如你明白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在他人不满足自己的期待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对他人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发怒,不被没有达到别人的期待过分消沉,这不是让我们做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心情的人,而是这样做能让我们想通并且接受那些我们实际上很难掌控在手的期望。没有满足他人不是我们的错,别人没有满足我们自己也不是他人的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