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开科技媒体:搜索“估值”二字,2958个结果。搜索“融资”二字,10076个结果。但是,搜索“套现”二字,139个结果。的确,大家更愿意报道融资,套现一般也不说,但是,这个1%的比例,还是说明了一个事实,套现是一个远远比融资更小概率的发生。估值不是风险投资的本质,套现是,cash is king!
没有流动性的估值就是耍流氓:什么是流动性?就是如果你拿着这个公司的股份,现在到市场里喊一声,我要出让,能够马上以某个价格转让出去,那么这就是流动性,而这个价格,是这个公司真正的估值。大部分现在市面上的互联网公司,你试试?新三板只有20%多的股票有做市,更别提非上市公司了。大部分的非上市公司的老股,都是打折卖的,3年前,我记得一般是7折8折,最近5折很普遍,1折很正常。
2015年,见证了上半年的疯狂,融资,估值。如果我问你,2015年,大案子有哪些,数也数不清啊,1000万美金随便砸,这个书,那个车,这个达的,一大堆。但是,如果我问你,2015年,你知道谁“套现”了吗?请问能列举几个?
我仔细想想,除了二级市场,2015年的真正在一级市场套现赚到钱的人,应该有这么几条:
(1)被合并:被合并的创始人有可能套现走了。
(2)被收购:被收购的创始人有可能套现走了。
(3)被拆结构:各种被迫拆VIE的美元基金们。
(4)被卖老股:滴滴新美大的早期投资人估计卖掉老股赚了。
最后,其实在整个市场最疯狂的时候,这些角色能捞到不少:
(5)靠投资金额赚取管理费的私募基金经理们,2%
(6)靠投融资交易服务费的FA们,3%
条条框框外的套现,倒是可以戏说几个:
(7)微店们的信用卡套现,100%
(8)公司下面负责市场投放的员工偷偷拿的返点,5%-20%
(9)拿着大爷大妈辛苦钱的跑路P2P们
综上所述,那些兴高采烈融资成功的CEO们,以及靠着账面估值翻倍叫好的投资人们,其实在当下,根本没赚到钱,如果还拿这些没有流动性的估值试图恐吓对手或者忽悠员工,那实在是最低级的耍流氓了。高级的,我叫作黑社会:
(10)如九鼎等上市的基金们,现在算是被叫停了。
所以,如果你还在为账面高兴,还在为整数估值高兴,那就请周末来造访我们公司大楼里某层装修得富丽堂皇,看似打扮专业的年轻男女来迎接你,一句一声喊着大爷好大妈好的“理财公司”,把你这辈子积蓄放进来吧。。。
未来,有本事的科技媒体们,多报道报道“套现”,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