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几次重要的选择需要做,考什么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是不是需要生小孩,孩子怎么养等等。选择就好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挑一个方向继续往前走,付出的成本就是放弃的另外几个方向中收益最高的那个(经济学上的成本概念),当然如果走着走着,发现那条路并不适合,有时候需要回到路口重新选择。悲惨的是,有些事情可以重新选择(比如换专业,当然需要付出很多代价),有些事情没法选择(比如是不是需要生小孩)。不管能不能重新选择,我们都需要在那一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做出重大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有人选择了不选择,任其发展;有人不知道怎么选择,便做了草率的选择;有人做了慎重的考虑之后做出了选择,但是后来发现自己是错误的……李笑来老师说,做正确的事情比做事正确来得更重要。做正确的事情就是做正确的选择,这是决定是否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而做正确选择的方法论就是,添加必要条件。每增加一个“必要”条件,就会让选项大幅度减少,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条件,就让自己无项可选。所以,判断什么是必要条件,什么是最必要的条件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当初我考大学填志愿表的时候,我参考了一个标准就是,先选大学,再选专业。当时我的成绩属于,要考好大学,就不能挑专业,要挑专业就不能上好大学。原来想考财经大学,总觉得自己适合做财会类的工作,但是上海财经大学属于非一流大学,和家人商量好的志愿表在添写正式志愿表的时候全部推翻,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而在挑专业的时候,纯粹是看去年的录取分数和录取人数,基本不看专业名称,就是要挑一个分数低,录取人数多的专业。由于标准单一,并没有纠结太多。现在很难讲当初的想法对不对(或许就是错误的),因为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电子专业,大学四年一直没好好学习,后来工作也是不顺心,来到加拿大之后还是选择了会计专业,目前的工作也是做会计。现在想想当初的选择标准可能错了,当初的标准应该是,如果我以学的专业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自己是不是有兴趣。如果当初选择了会计专业,相信自己会好好学习,顺利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到现在累积工作也有17年了,也不用到了加拿大才换专业,到现在才工作了8年,而且也没有会计文凭。
来加拿大学习会计,算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但是又放不下身段从本科重新学起,总觉得好歹自己已经是一个本科生了,再学一次本科,和家里人没法交代,所以只是读了一个diploma,毕业之后要进会计事务所很难,一直找不到工作,通过朋友推荐找了一份和会计不怎么相关的工作,后来又去一家印度人公司做打杂会计(就是那么什么都要做,但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工作),等到正式进入现在这个行业,离国内大学毕业已经9年了,整整9年就这么浪费掉了。
一个错误的决定,耽误了我9年的时间。当然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了,如果当初不是读电子专业,可能也没有办法移民来加拿大,如果不能来加拿大,在国内做会计也可能没什么前途。历史不能假设,历史只能作为参考和从中吸取教训。
学会选择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选择能力的培养不是天生的,需要自己勤于练习。李笑来老师教了简单的练习方法,一共有五步:1)面对选择,罗列筛选条件,2)按重要性,为每个条件打分,然后重新排序,3)根据必要性打分,只分必要和不必要,4)30分钟之后,结果一目了然,5)第二天,花30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对于重大选择,可以重复几次。
李老师是让我们在做出选择之前,通过反复思考,花大量时间来考虑自己的选择条件,帮助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在这件事情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一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即使每天进步一点点,因为方向对,总有做成的一天。但是如果选择时,草率马虎,然后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真是越努力,结果越糟糕。
牛人不是因为他这么想,所以是牛人;人因为这么想了,他才变成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