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说:“知识是没有用的,只用的时候才有用”,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名牌大学毕业,最终却沦为卖猪肉、收破烂、送外卖,甚至成为“巨婴”的现象了。他们虽然有很多知识,但是却没有在这3个层次觉醒,最终只能成为知识的储存器。
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是神秘作家豆豆所作,因被改编成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电视剧《天道》而大火,成功圈粉了一批“天道迷”。为什么人们如此喜欢这部小说呢?因为它能给我们觉悟和思考。
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的电视剧《天道》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知识越多越好,但是看到很多人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却比那些不读书没有知识的人混得还差,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读了神秘作家豆豆的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才明白,并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读书学习了知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知识,让自己觉醒,这样的人充其量只能是行走的知识储存器。
读完《遥远的救世主》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想出人头地,并不是学习知识的多少,而是在这3个层次的觉醒。只有觉醒了才能够利用知识,去实现我们的价值,如果不觉醒,即使知识再渊博也没有用。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在3个层次觉醒
01在洞悉他人的层面觉醒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洞悉人性的高手,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人与人之间连接起来的,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事情。丁元英为什么知道伯爵公司会落井下石,乐圣公司会批量批发旗舰套件,因为他了解了掌握公司决策的关键人物。对于伯爵公司苏逸文的居安思危,深谋远虑丁元英是了解的,对于乐圣公司林雨峰的骄傲自负、目空一切的性格也是知道的,所以他在洞悉他人的基础上,设计了王庙村的扶贫神话。
丁元英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对人性的掌握。在刚开始做王庙村扶贫的时候,丁元英就想用欧阳雪的名字来控制公司,因为如果直接用他的名字,叶晓明他们吃大户的心态会让公司很快垮掉,将来这碗水端的再平也是不平,从后面叶晓明等人的表现足以见得丁元英的明智。
丁元英洞悉了叶晓明等3人
丁元英曾说郑建时的佛根里只有正智没有熔点,他修的佛是来世的佛。对其评价可谓是非常到位。能够在洞悉他人的层面觉醒,就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谁是真正的爱人,不仅能够知道别人的需要和目的,更能根据人性判断事物的走向,让我们做起事情来事半功倍。
02在自我认知的层面觉醒
在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对芮小丹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这其中的道理有点像“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俗话说:“知人难,知己更难”,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身中”吧,可见认知自我要比洞悉他人苦难。乐圣公司董事长林雨峰虽然可以洞悉他人,但是却没有认清楚自己。
丁元英和芮小丹的谈话
在神秘作家豆豆的另外一本小说《天幕红尘》中,像丁元英一样的高人叶子农,在反复强调见路不走。为什么见路不见人呢?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的情况条件都不一样,我们不能盲目地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正如脱口秀演员李诞曾说:“很多人告诉你他的成功道路可以复制,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自己的内存够不够”,所以做任何事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
面对芮小丹这样的美女脱衣表白,你能清醒自知吗?但是丁元英可以,因为他知道芮小丹要的是一种强势文化的魂,是被酿到淡而又淡名贵的男人,但是他不是,他只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赚几个打发凡夫俗子铜板的混混,所以他没有接收芮小丹而是转身离开了。刘冰既没有肖亚文的深谋远虑,也没有欧阳雪的务实重情,甚至都没有叶晓明的聪明,但是他不自知,开上豪车宝马就以为自己是上等人了,最终为了追求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使得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在自我认知层面没有觉醒的刘冰
03在做事规律的层面觉醒
在洞悉他人的层面和自我认知的层面觉醒以后,就需要掌握在做事的规律方面觉醒。当愤怒的林雨峰找到丁元英,想用极端的手段解决他,面对凶险,林雨峰问丁元英:“你不怕吗?”丁元英说:“怕,生老病死我都怕,但是并不因为我怕生老病死就不发生了”,这就是客观规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只能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改变。
当芮小丹要求丁元英在贫困县的贫困村——王庙村创造一个神话作为礼物送给她的时候,丁元英说:“世界没有神话,所谓的神话只不过是常人思维难以理解的事情。”一夜暴富、一朝成名这都是人们脱离实际的幻想,所以不可能实现,但是像刘冰这样不懂客观规律或者不尊重客观规律的人,只能被无情地抛弃。
创造王庙村扶贫神话的丁元英
规律是连接人与人和事与事之间的纽带,只有根据客观规律去规划,才能按照目标前进,如果寄希望于虚妄的感情,只能一败涂地。丁元英深知这样的道理,在创造王庙村扶贫神话的时候,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感情因素,按照常规思维,王庙村扶贫神话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给叶晓明等音响发烧友一个成就事业的机会,但是当叶晓明等人遇到危机,抽股逃离后,但是依然不影响王庙村扶贫的进行,这就是丁元英在当初设计的时候,就遵循了客观规律。
我们要像丁元英一样出人头地,不在于学习多少知识,因为学习再多的知识,如果不用,就是无用的,充其量只是一个行走的储存器。知识不在于学习多少,而在于学以致用,知识只是觉醒的前提条件,只有利用所学知识在洞悉他人、自我认知、做事规律等3个层面觉醒,才能发挥学习知识的作用,才能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