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用叛逆的“我不”告诉我们什么?
原创
本文来自对家长的深度问答,案例中孩子的年龄段也许和您家的不一样,但是里面引申包含的内容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父母看。
提问源自一个妈妈的求助,孩子四岁,生病闹脾气,不吃东西不喝药,脾气也异常急躁,要让干什么都是“我不”,搞的大人很没脾气。以下是针对这样一个问题的起源,互动解答的文字整理。分享给大家供参考,希望能带来启发。请注意,这些问题只是一个引子,探讨所针对的绝不仅仅是低幼孩子。
一、关于孩子用叛逆的“我不!”在传递什么信息?
我很认真地听你说,我觉得你是一个很用心、很敏感、也很有原则的妈妈,你不希望自己纵容孩子的不当行为,可是又碍于孩子在生病处于需要照顾的阶段,所以很矛盾,不知该坚定到什么程度合适。你自己也看到了,孩子其实是在试探你的界限,我们自己的养育方式越稳定,营造亲子关系越稳定,孩子越会在一个规则范围内,因为他越有安全感,他就越不会去提不合理的,或者超出规则范围之外的要求,如果我们的规则养育环境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有时候可以满足她的不合理要求,有时候又非常严格,这样一个震荡的环境,孩子反而容易会去做很多突破和探索,因为她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对规则边界在哪不清晰的不安全感。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是时候统一和坚定自己的教养规则了。
二、关于孩子生病闹情绪时我要安抚到什么程度?
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当我说孩子生病需要很多的安抚,更多的耐心和陪伴,不是说我们要纵容这个孩子,我接纳你的情绪,不是说我赞同和接受你的不合理要求。你记不记得我跟你说过和善而坚定这个概念的时候,举过我家孩子四岁多的时候,有次买东西的事例?当时他哭闹要玩具,我陪着他哭了半个小时,后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同类问题?这个和善指的我的态度很和善,就是你的不合理要求背后也是有需求的,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受阻的时候肯定就会有情绪,我对这个情绪很理解,孩子并不知道这个要求是不是合理,想买东西这是个愿望,这个愿望是尊重和看到的,然后得不到,他很不开心,我们是能理解的,这个理解就是我们对他情绪的一个接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不能清楚表达的幼儿表达出来:你要不到东西或者你想看电视却不让你看,你很难受,对不对?然后生病身体不舒服特别想哭,闹心想发脾气,对不对?我们可以替孩子表达出来,因为幼小的孩子没有能力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需要表达,表达出来就是对情绪的识别、核实、减轻、转化。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理解和懂得,然后可以身体接触,抱一抱,或者用手安抚肩背,头部,让他懂得,妈妈对我是理解的,是懂我的,是爱我的,特别是幼儿,这个表达很重要,因为他会简单地用你是否满足他的要求来判断你是否爱他,如果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够好,而你皱眉发怒,厉声呵斥,孩子通常都会怀疑:我是不是很不好,妈妈是不是不再爱我了?而一旦你清楚地表达:妈妈很爱你,但是不能答应这件事,这样他的错误情绪会少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定,那个坚定就是坚持原则,我虽然爱你,我接受你的情绪,但是不代表我支持你的不合理要求哦。因为这个要求满足后对你没有好处,说清楚、说一遍就可以,不要重复和强调,更不需要怒气冲冲、怨气冲天的发火,通过激烈的方式来重复和强调。孩子看到你坚持到底,他就知道你是认真、坚定、说话算话的,他反而有了和你交往的安全感,就不会一再耗费能量和你争斗边界和权力了。
三、孩子还是不听,哭闹不停要不要来点硬的?
不建议。情绪的发泄是有过程的,她听懂了,不代表她立刻能接受你的决定,要允许孩子反抗一会,温和陪伴,但不改变你的决定。更无需强化和重复,甚至重新陷入吼叫怒气中,因为这样等于把孩子的注意力和感受又推到和你对抗情绪上来,很多时候孩子叛逆和坚持,是对父母的强势的一个反击。原来的愿望本来没有那么强烈,被你的批判和怒气强化和点燃了。这个时候默默的陪伴就好了,他可能会继续哭闹,会反抗和威胁我要如何如何,你就抱着他,用温和的眼神告诉他,妈妈看见你很生气,我也很遗憾,但是现在就是不能做,我会陪你难受一会。其实这个过程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要怎样才把这两条都做到,对我们大人是很挑战的,是需要学习的。
四、这个僵持或者说陪伴的过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表面上这是僵持,实际上这是孩子自己心灵修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完全可以询问孩子:妈妈看到你这么难受,妈妈也很难受,我需要你的一个拥抱,可以吗?给孩子一个强烈的感觉是:我是被信任的,被爱的,妈妈没有嫌弃我,她需要我,我是有价值感的,我能给妈妈安慰。帮助别人是能给人带来价值感的。孩子也是。如果孩子很生气不理会你,允许孩子拒绝你,你可以告诉他:等你准备好的时候再来抱我吧。如果孩子大一点,我们甚至可以问他要不要离开他一会,让他自己待一会?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给他一些有限的选择,比如像四岁多这么大的孩子,其实很容易转移注意力,你是孩子妈妈,你是最了解他的,你最清楚你家宝贝最喜欢什么,不管是吃的方面还是做点什么,妈妈们最有发言权。比如游戏,他最喜欢球类运动呢,还是表演节目、还是卡片乐高,只要是不跟电子有关的,我们都可以拿来启发孩子去做,生活中有很多健康简单的方式可以寻找和发掘,我记得我家宝4、5岁,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比方拿着球拍顶着球赛跑,拿个气球当排球来回拍打,在床上滚来滚去,用我的脚撑起孩子当飞机,模拟机场报航班号、起降飞机的播音,这就要看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创造,这也是考察你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什么样的互动时是他喜欢的,什么活动是他乐于参与的,然后你给他一个选择,你是想现在去做飞机呢还是玩气球呢?你还可以看着他的眼睛,郑重其事的告诉他,妈妈现在很忙,但是妈妈愿意拿出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来陪你,你如果不哭,就半个小时,如果你哭闹,就二十分钟,你愿意选择哪个?你现在吃药之后,妈妈就有时间陪你讲故事了,你是愿意妈妈给你讲两个故事,还是3个故事?你给他选择的时候,6岁以前的孩子很容易就陷入了选A还是选B的思维中,他会很快忘了那个原来的C愿望。
五、孩子打人,我能做点什么?
依然是和善而坚定。如果是我,我可能不会把重点放在说教、批评上,而是用我的手把孩子的手往身后一抱,直接制止,整个孩子抱住稳定后,然后很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不可以。这样不对。然后接下来问她:刚才发生了什么,你为什么生气?如果她答不上来,我替她表达:妈妈看到你。。你是因为。。。生气了,对吗?和孩子核实他生气的原因,和情绪的来源,这是第二步,核实确认完了,你可以问她:哦,明白了,妈妈能理解,但是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她发脾气打人的现场,我是会用这三步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但至于,每个人做出来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效果,可能就是我刚才说的,状态不同,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对这个事情的接纳度不一样,情绪反应不一样,这会影响到我们能否把共情理解孩子和纠正孩子行为这两件事分开处理好。说到孩子打人,可能此时我们自己就很愤怒、不满,怒气冲冲,这个时候和善就是挑战,要各种修炼,可是你咬牙切齿压着火气忍耐着去装,去假装或者强迫自己接纳;和你真实地拓宽了对人性的理解,发自内心地懂得和理解孩子,对孩子说我接纳你,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孩子能很清晰的感受到,所以你说出来的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状态下表达,效果就不一样,因为你背后的心态不一样,所以还是得倒到根上:修炼自己。每个妈妈都是自己孩子最好的养育师,没人能替代,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最后一定是你自己凭着对孩子和家庭的把握来把事情搞定,我们的建议都只是建议而已,仅供你做参考。
更多的深度问答请联系作者
也许,你愿意的话,下一个探讨可能来自于你和你家的故事,这里是安全的,所有的私人信息都不会出现,所有的探讨都是为了让你更清晰有力的前进,同时帮助能够照见彼此的人更好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