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奇特的一生》,当我看完《只管去做》这本书,让我更加觉得这是一本可落地的时间管理以及目标管理的书籍,可以跟着实际操作的一本工具书
人人都说时间管理时间管理,这里有个大的前提是目标管理,当你心中无方向,没目标的时候,每天一睁开眼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这样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忙了一天为了什么,最后还感觉时间不够用,把自己弄的很累,这就是没目标感导致的忙碌,迷茫
那么我们想要做好时间管理,应该先做好目标管理,先制定一个目标,一个五年计划,想象一下五年后的你是什么样的,面对着什么样的生活,可以从几个领域去制定,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想一下五年后的你生活上怎么样,工作上怎么样,家庭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根据这样的愿景去制定年度计划
这里的年度计划分为习惯计划和项目计划
从这八个维度去定制一些目标,这里要注意,目标要遵守smart原则,也就是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举个例子,下半年减重20斤,这样的目标遵守smart原则吗?乍一看好像是遵守的,有时间,又具体,但是我们得思考一下,去年立flag的时候说减重20斤,实现了吗?去年没有实现,今年就一定会实现吗?所以这个目标的可实现性有待考察
还有一些,“每天运动40分钟,每天看书1小时”这样的目标,看似很简单,其实最难实现,难就难在“每天”,只要有一天没有实行,很有可能就会中断,所以目标有的时候也需要循序渐进,例如一周运动3次,一次20分钟,是不是更好实现呢,一年365天每天运动很难实现,一周3次,周而复始,就成功了
好的,设定好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倒推分解法来制定时间管理计划了,什么是倒推分解法呢,例如本书作者制定的一个项目目标是11月出版一本新书,那么以这个目标来倒推,11月新书要出版,也就是在各大书店要上架了,那么9月底必须交稿,10月初走出版流程吧,9月底要交稿,8月底必须要写完,预留一个月时间修改吧,预计全本写10万字,如果每天计划写两个小时,一天写1000字,大约需要四个月完成,再预留一个月缓冲,那么就是需要5个月完成,也就是3月份就要开始写了,3月开始写,那么1月2月就要联系出版公司整理资料做准备了,利用这样的倒推分解法,就可以知道接下来的一周,每天,需要做什么,然后把清单列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目标分解好以后,就一定会按照计划的去落实了吗?会不会中途出现什么阻碍,或者存在的隐形问题,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目标化解,把一些可能出现的阻碍或者问题提前想到,并且写出应对方案,让目标尽可能的变得更简单,更具体,更好实行
到目前为止,说的都是一些年度计划的制定,这些计划都是以五年后的自己为愿景,倒推我们现在需要做什么,这有点像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里面的以终为始,只不过这个终不是人生终点,而是五年后的自己,因为人的价值观思维会随时时间阅历变化,所以不断调整也是有可能的,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有意义,我们是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明白自己忙的是为了什么,做这些事是不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了,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我们该怎么忙?
最后我们又如何将忙碌的人生过的有条不紊呢?本书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升级版清单计划,并且利用4D工作法去执行清单计划
所谓4D工作法,就是四个象限,有点像紧急重要四象限,只不过紧急重要四象限偏向于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而4D工作法四象限偏向于执行,即
迭代版的清单计划分为两栏,左边一栏是一天的时间轴,清楚知道自己可利用的时间,以及被固定安排的事情首先要做的事情,以及哪些事情可以利用碎片化去完成,再结合4D工作法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清单计划
最后的最后,作者说: “30岁左右的焦虑,往往是因为没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着!”
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就能平静的面对生活里各种琐事,就不会那么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