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母亲来看我们仨,住了半个月。刚来第一天,她就说要在走之前包点饺子冻着,我们下班回来吃着方便。
我说算了吧,且不说包饺子这个过程有多么的麻烦,冻饺子不是煮不熟,就是煮烂了,口感实在不妙。我以前也冻过,最终都是自己含泪吃完的。
母亲说她有秘诀,可以让冻饺子和刚包的吃起来口感一样。老太太执意要包,并吩咐我去买面和油,自己则一大早就去市场买了新鲜的肉和胡萝卜。
我下班回来,看到那一大盆的饺子馅儿,简直要惊了,我说:“我滴个亲娘嘞,这么多的胡萝卜都是您一个个剁碎的?”
母亲说:“是啊,一共用了四根大胡萝卜。”
我顿时有点头疼,这一看就是个大工程。三口之家,先生因加班基本不在家吃饭,儿子不到四岁吃不了多少,一想到满冰箱的饺子都得我一个人吃完,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可是拦又拦不住,母上大人要做的事,哪里是我等小民能阻挡住的。
于是乎,浩浩荡荡的包饺子工程就开始了,每天回家,餐桌上都摆满了包饺子的用具以及一帘又一帘的饺子。
2
然而,没过几天,这项伟大的工程就停工了。
母亲病了,症状是头晕手麻,一看就知道是颈椎病的老毛病犯了。
一定是累着了,我赶紧劝她别包了好好休息,楼下就有卖饺子的,吃着也很方便。
母亲说:“剩的不多了,包完就完了。”
两天后,母亲刚恢复好身体,又开始动工了。我担心和惆怅之余想了想,与其劝她,还不如帮忙减轻一点压力,于是也加入到了包饺子的行列,就连儿子也没有闲着,强烈要求帮忙,时不时糊自己一身面粉,跟个小面猴似的。
有一天,母亲发现我儿子吃饺子的时候一口一个太大,两口一个费劲,于是就开始了优化改造。
先是用菠菜汁和面,包出的饺子是绿色的,小朋友更喜欢了。
再把饺子包成硬币大小,保证小朋友可以一口一个。
顺便再擀了若干个馄饨皮,包了许多元宝一样的小馄饨。
我数了数,饺子近500个,馄饨两大包,和它们一起安静的躺在冰箱的,还有上百个炸好的肉丸子。
3
在完成包饺子的大工程后,母亲坐飞机去南方照顾小孙女,履行她的另一责任。
幸福总是短暂的,日子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寒冷的冬天也很快到来了。
这个冬天和往年的竟然有所不同了。
以往,走在下班的路上我就要开始考虑,回家做什么饭?买什么菜?还缺什么少什么?在路上一一买好。一到家,撸起袖子,就进厨房煎炒烹炸,吃完收拾完也就八点了,给小朋友洗洗刷刷10点睡觉。
现在,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累了不想做饭的时候,家里缺米少面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冰箱里还躺着几百个饺子。
锅里放上水,点火,烧开后,把饺子拿出来下进去,冻得硬硬的饺子刚入锅的时候,水里会激起无数的小小的气泡,绿色的饺子上翻下滚,懒惰的我该干嘛干嘛,也不用盖锅盖,任由它煮着,七八分钟后再进厨房,用笊篱捞进盘子里,给碗里倒点醋,一顿饭就齐活了。
或者将盐、醋、辣椒倒进碗里,浇上热油,醋的酸立即变得柔和,不会吃的人龇牙咧嘴。再倒进几勺饺子汤,将捞出来的饺子放进去,一碗酸汤饺子就做好啦。
馄饨就更简单了,煮好后给锅里丢点紫菜,撒一把虾皮,点上香油,加点佐料,一碗快手饭就成了。
如果想吃点豪华阵容的,除了上述方法外,用排骨汤或者鸡汤做底汤,打散一个鸡蛋摊成饼,再切成条状或者三角形撒进汤里,扔几个青菜叶子,放点香菜葱花,淋点辣椒油,一碗五彩缤纷的馄饨就闪亮登场了。
如果外面恰好寒风凛冽,如果恰好先生不加班,全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小馄饨,那种感觉,给个村长都不当。
儿子用叉子一口一个,一顿饭吃十几个不成问题。
我吃上二三十个,一顿饭就解决了。
母亲冻饺子的秘诀似乎挺管用,煮出来的冻饺子跟刚包的口感不相上下。
有时候回家晚了,晚了怕啥,咱家有饺子啊!
半夜饿了,饿了怕啥,咱家有饺子啊!
风雪夜归人进门了,冷了怕啥,咱家有饺子啊!
4
有一年,和家人讨论什么时候最幸福。五伯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外面下着大雪,他坐着炉子跟前,炉子上烤着包子。
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屋内的炉子跳动着小火苗,屋里的人一边烤着手,一边翻自己的包子,这个画面想想都觉得幸福。
很多幸福的时刻与美食相关。
没有母亲包的这500个饺子,我的这个冬天过的可能有些狼狈。
500个饺子,让我的日子过得心安而且从容。不必急匆匆的去买菜买肉,不必担心面条卖光了馒头没有了,可以悠哉悠哉的踱步回家,着急啥,咱家有饺子啊!底气十分充足。
生活中遇到困难,除了要有坚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各种人脉资源千方百计之外,帮助一个人度过那些艰难日子的,还有美食。
苏东坡一生被一贬再贬,除了诗词外,还有一种叫东坡肉的菜流传至今。
毛主席一代伟人,除了历史功绩外,还有毛氏红烧肉满足了多少人舌尖上的欲望?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全”说的是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风起时,想起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而我,每每在家吃饺子时候,就想起了我那千里之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