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反思
今天学完开放单元《纪念日》后,便开始处理一些习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的纪念日: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
我的潜意识里,就根本没把这道题列入难点之列。但我错了——我巡视的时候才发现,好多孩子拿着笔抓耳挠腮,就是不敢动笔。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们对于列出的部分传统节日不了解。对于元宵节,孩子们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在一年级下期,他们曾多少次反复诵读“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在这琅琅的书声中,他们记住了元宵节,同时也记住了相关的一些习俗。但对于其他几个传统节日,孩子们就不甚了解了。我问道:“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有几个孩子犹豫着告诉我:“好像是农历的九月初九……”其余的孩子,则一脸茫然。我有些急了,追问:“那中秋节呢?知道是哪一天吗?”往台下一望,看到的又是一双双茫然的眼睛。“那端午节呢?”我有些不甘心。可回答我的还是一片沉寂。在那一刻,我的心开始隐隐发痛。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他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却对祖国传统节日了解如此之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悲哀的同时,也深刻地进行了反思——这怨不得孩子们!
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可能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点了,对于这方面的渗透太少太少了。——所以,孩子们才会用沉寂和茫然回答我。(当然,作为父母,家长们在这方面肯定也做得不够。)同时,我们的社会,难道不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吗?情人节,各色的玫瑰开满每个鲜花店;圣诞节,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充气棒充斥着大街小巷……那声势之浩大,甚至胜过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而像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则几乎感受不到节日的气氛。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慢慢地淡忘了。在人们的话题中,这些传统节日被提起的频率,越来越低了。即使在谈到这些传统节日时,人们的语言也更少了。于是,我们的孩子们,对于这些传统节日,失去了了解的渠道,失去了感受的氛围。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那令人深思的一幕。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缺失得太多!而我们的下一代,则更是缺少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滋润。从2008年起,中国人开始用放假的形式,保卫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想,让孩子们了解每一个传统节日,这也是算得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吧!作为教师,这是我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