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尝试了攀岩,尝试了以后便喜欢上这项运动,前几天约着朋友又去了。
说到运动,我属于竭尽全力的类型,比如初次尝试某项运动我都会使出自己十成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达到最好的成绩。
这次和朋友一起去,我发现朋友属于不会勉强自己的类型。如果爬不上去,便马上放弃,不会勉强自己,或者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同样是新手,攀岩馆的老师却对朋友额外关照。可能认为她需要更多的指导和保护。在动作方面,几乎是手把手地教她,让我挺羡慕。但是转而一想,因为我可以自己爬,也不愿意承认“我不行”,所以总给人一种“我不需要别人帮我”的感觉,所以通常来说,老师都不会特别在意我,通常让我自己玩。
是逞强也好,是习惯性地不喜欢给人添麻烦也好,其实最后,如果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却不如我们的预期,那么我们可能就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别人。
有时候我也会想,是因为自己自尊心太强吗?所以才不甘于示弱。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真正的强者是敢于展示自己的弱点,因为只有我们正视,并承认了这是我们不足的地方,我们才能够重视并改进这些地方。
其实,在这两次尝试攀岩时,我倒没觉得有多疲劳,但因为是新手,所以攀岩中过度靠手指发力,导致手指关节超负荷工作,每次攀岩结束后,回去都要休整好几天才能恢复。对于这一点,后来我才知道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但如果我没有正视,或者从来没有向老师透露过自己有这个困扰,那么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在攀岩过程中没什么问题,玩得挺自得其乐。
可能学生都会期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关照,但是为什么每次都事与愿违呢?其实原因就在于,我们总是过度地“让人省心”,或者“过度努力”,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不愿意给人添麻烦,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与其说我们喜欢逞强,不如说我们其实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真实的能力。
我觉得同去的朋友就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爬不上去就是爬不上去,不行就是不行,哪怕卡在看似简单的第一个点,但她能勇于承认这一点。看她攀岩时,甚至我觉得,正因为这样的朋友,才让攀岩馆的老师的工作更加有价值,老师的价值就是为零基础的朋友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果人人都像我一样,第一次来就能靠自己爬上最顶端,那么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后来我开始反思,我总是喜欢让别人觉得“我很强”,甚至习惯性地逞强,这样的习惯让我错失了很多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是让我变强的关键点,最好是既不过度逞强,也不刻意装弱,并不是没有人愿意帮助我们变强,而是我们的表现与实际实力不一致,才让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