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家张晓风的书,总是能让人读到心里去。如同那篇《到山中去》,我读完觉得它快要成为一句slogan了,作者给我们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那是回归自然感受大山森林的美好气息之后,身心通透舒畅的馈赠多么珍贵。这更是一份启示,告诉我们到山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的生命奥妙。作者用一封信的方式开启,她是想要成全一份有仪式感的邀请,邀请这些号称万物之首的人类,卸下防备,抽离自身,到山口去,让山风激荡你的心情,让甘泉清冽你的心田,让绵绵青山拉长你的心思,让厚重山林感染你的魂魄。
我是真的,想要到山中去。好生羡慕那些在山中住上一个月甚至几年的隐士,他们去了,便摆脱尘事,借山修仙,回归自己,回归自然,能真正感受自己内心的呼唤,响应自己灵魂的需求了。
我小时候长在大山里,有深深的森林,有美美的山月和仙雾缭绕的美景。绵绵远山的日落,源远流长的官渡河,还有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我那时候是个放牛娃,我坐在青山上,分明开始哀愁起来。总是感觉时间很长,想看许多书,不然这时间浪费得好不值得。然而没有人会顾及我的感受,想看书而不得。小时候的哀怨有多深,我对读书的渴望就有多重,这造成我后来喜欢屯书的原因。家里的书,从来都不舍得卖掉,挤得到处都是。偶尔被家人收拾了一些,还会莫明的伤心。在我重叠的心影中,渴望安慰那个坐在山头放牛的少年,可惜没有时光机,有时光机我也回不去了。只是那些假期的时间里面,他从清晨到日暮,坐在山林里发呆的样子,刻进我的灵魂里了。成年后我会想,如果在那样的时光里,读了成堆的书,他的人生也许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为什么有这样的念想,因为毕竟在山上读过几本书,那种美好的感觉回味至今。
我以为我知道山中岁月的。可是张晓风说,到山中去,江山如此,竟不知该如何,倾心相爱才好。
她说“相爱”。而我从来没有此种感觉和体验。
山跟山都拉起手来,风景是有性格的,她还说,一个人去山里一趟,既不逃避什么,也不为了出来“散心”——恐怕反而是出来“收心”,收她散在四方的心。
我渐渐有些懂了。如同某几年,我回到老家,有种寻到自己的根的感觉。读小学时走的山路,儿时玩过的许多地方……全都面目全非。曾经深深的森林,都不见了,变成了矮矮的茶树,青色的植被不见了,裸露了黄土。我也有种错见,那些散在四心的心,收不回来了。
我还对书中的一个小故事特别喜欢,这故事是他们在山中行走时的笑谈,当不得真,但是特别有意思,值得回味。书中写道:有个人,生了病,他说谁要能医好他,他就把女儿嫁给他。结果,有一只猴子医好了他,他只好守信用把女儿嫁给了猴子,可是这事太丢人了,他丢不起脸,就把女儿和猴子放在船上,让他们漂洋过海到远方去结婚,他们后也生了孩子,美国人就是这样来的啦!
我甘甘脆脆地笑出了声。大笑三声,对面的同事说我笑出了鹅叫,问我为何。我埋起头,不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