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眼的阳光穿过薄薄的轻纱,照射到晓春的脸上,身体中的褪黑素在阳光的刺激下迅速减少,清醒的生物钟此刻也被唤醒,于是他醒了。
睁开眼睛,迷糊糊地,晓春开始找手机,瞬时从枕头旁边将那个黑乎乎的、还连接着一个雪白耳机的手机拿过来。他好不犹豫地拔掉耳机丢掉一边,一开屏幕,显示现在是7:30。“今天竟然还醒的很早,昨晚睡觉的时候十一点”,他心里想。
于是,晓春打开叫做“抖音”的app开始全神贯注地看起来,此时此刻他就像是其中的上帝一样,决定着那些短视频的命运,即停留时间的长短。“这个美女跳舞跳的很性感啊”,他不禁多看了几遍。“乌克兰怎么还没有被打垮啊”,他看着战争的换面。“啊,又多了几个高风险区,离着这里远不远啊”。
晓春的眼睛有点酸涩的感觉,肚子也咕咕叫起来了,该起床觅食了,他又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时间,此刻是9:25。
—————————————————————————————————————————————
每个人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都不同,但我相信这是周末早上一个普通人的写照之一。没法评论这样的行动是好是坏,因为我坚信这样的一个观点“只要是自己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应该算作浪费”。如果这是自己主动地选择的行动、是自己规划内的行动,这段时间就算是自己的“好玩时间”,就是信息流(短视频)为事件流(娱乐放松)的时间,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这段时间是没有被规划过的,是无意识中的被动行动,那么我觉得这段时间就是被浪费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是信息流裹挟着你度过的这段时间。对于成就感和价值感而言,被动防守一年,不如主动进攻一天。
为了让你持续地使用短视频软件,向你推送的通常是你感兴趣的,如果只是一直向你推送你感兴趣的内容,必然导致感兴趣的内容变得无味,同时也会使自己接触到的信息面变得狭窄,也会形成“管窥效应”。另外,为了利用短短的几十秒抓住你的注意力,短视频的内容会很炸裂或者矛盾点会很直接,接触多了,仿佛精彩绝伦的生活都在网上,线下实际的生活变得朴素平淡。同时,看似是自己在选择内容,其实是背后的逻辑算法控制着给你推送的内容,给你推送的内容看似只是嘻嘻哈哈的事情,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你的价值观,就像是潜移默化地洗脑一样。
不得不承认,短视频已经改变了我的很多习惯。比如,之前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百度,现在第一反应是在抖音上找,因为有视频的看起来更加直接明了;之前购物是在淘宝上,现在在直播中购物,省去了看图文的介绍,而是别人直接讲解;之前的娱乐方式是看电视剧、看电影、看小说,现在的娱乐方式是看短视频。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变得更加直接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对待短视频的看法是:在这个时代,短视频是趋势,你不能逆流碰撞。同时,也不能过于沉溺于其中。信息流是为事件流服务的,而不是让信息流去干扰事件流,并且减少事件流的时间以及做事件流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