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只想低调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不受关注甚至不被理解。
其实在入心理学这一行我就很清晰的知道我最想做的是心理咨询,随着不断的积累,更明确了心理咨询同时是适合我的,我可以做好的。工作过程中不时有朋友说你需要通过讲课把自己推出去,你需要以各种活动吸引人···是的,他们都是好的提议、良苦的用心,只是自己不想太刻意,有时可能也是固执。在一起前行的路上,有曾经的同行改做了讲师、改做了培训、改做了完全不相关的事情,原因很多,比如利益、困难、回报率等等,但也有一直同路的,愿意继续坚持、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心理咨询本身的伙伴。
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而已,但很多人说现在的环境需要与其他融合,可如果开始就是偏的、模糊的,未来作何方向呢?与相关的行业合作当然是可以,各自做自己的擅长,但共同的价值理念是前提。
不久前还有一个做培训的邻居说“现在的教育市场太好了,我们合作吧,我们做成人的也做小孩的,我们做的这部分前景很好,很有用的,关键好赚钱···”
“市场是很好,每个人都有擅长的部分、想做好的部分。”
“反正市场就在这里,你不做,你要守着你的那些东西,肯定别人就去做啊!”
“是啊,有的是人做,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也有确实有不愿放弃的东西。”
很多事情我们觉得只是为了某种利益,突破一点界线,夸大一点效果,偏离一点方向。但事情做了,“度”就会难以把握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常常担心食品安全、牛奶品质,也少有人认可广告的真实性了···这难道不是来源于曾经的“一点”。
当然,这些都是诸多因素造就的结果,难以把控,但我很想对我能够发言的部分说一说,尤其在看到太多的宣传直接扭曲了心理咨询师的形象。
近期热播的《我的体育老师》上演了一幕“心理医生”与“患者”的对话,短短两分钟,也已经满满的胡言乱语。心理医生出场就是隐匿身份的,在开放的就餐场合,还开口就捡被他人透露的隐私“症状”问,直接告诉人家要分析原因是关键。接着拿人家另一个隐私说事儿,还讲起了大道理。当已经懵掉的没有任何求助意愿的“患者”被问及身份的时候,这位心理医生才刚刚想起了职业道德,说不能撒谎,于是和盘托出把人气跑,并且跟旁人说“患者”病的非常严重,还表现出自己好像受了多大惊吓似的。
一部喜剧也许只是想要夸张的表达引人发笑,但看到许多影视作品都有类似情况——心理咨询师深度卷入而不自知的都不算什么了,令人咋舌的是,有把催眠说的神乎其神的,把心理咨询师塑造成“心灵鸡汤灌输师”的,把心理学用到歪门邪道上的,心理咨询师主动要求与来访者谈恋爱的,当然也有已然跟来访者结了婚的······这些都不是心理咨询师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心理咨询到底什么样?
最基本的:首先,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心理正常人群,当他们遇到一些因为现实的纠结引起的情绪、行为一系列心理方面的困扰,会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来访者,而心理咨询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帮助来访者解决自己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不同于医生,不开药,同时不针对归于医学和生理病变的情况,比如精神障碍等。其次,来访者是有个人咨询意愿的,并且了解要与咨询师见面的目的。再者是心理咨询有严格的设置,要在固定的工作场所进行,并且对于时间、费用、咨访关系等有严格的界定。
进入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需要了解关于来访者足够多的信息,帮助来访者更加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和外界,与来访者共同找到资源和方法应对现实,让来访者看到自身动力,获得人格方面的成长。而不是直指症状或伤疤,给来访者贴上某种病症的“标签”,亦或进行一番所谓的教导。咨询中,会有直面痛苦的部分,但那是在有保护的前提之下;会有探寻原因的需要,那也是在对来访者有益的考虑之后;会有咨询师讲的部分,但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跟来访者心理调整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便于来访者个人领悟。
源于工作性质,咨询师有很强的专业性,而咨询的工作过程又需要严守保密原则,由此令心理咨询这一职业不太容易被了解。不怕不知道,怕的是不知道还到处乱讲,如果又掌握着一点话语影响力那就悲剧了,比如各种大众宣传渠道。更怕的是身处其中的人,不明所以、任意为之,伤害的除了自己、来访者,还有整个行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每种职业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道德,在心理咨询行业里职业伦理的重要性更是毫无疑问。如今正在进行之中的三种颜色幼儿园事件也在提醒着所有人,一个职业有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从事任何一个职业的人,拥有多少知识技能可能次要,随时保有对人和职业的尊重,对伦理道德的坚持,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才是重点。这个道理在武侠小说里再明显不过——那些武功高强的歪门邪道杀伤力往往很大。
我完全相信有大量的理念和道路都严守本源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工作者、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在,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已经做的非常好,所以更想去维护现有的,替实实在在做事的每一位发一点声。如果能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职业,避免被歪曲的呈现误导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