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手套擦泪》三部曲由瑞典作家乔纳斯·嘉德尔所创作,通过描述两位男主人公本杰明与拉斯穆斯的爱情故事,让读者了解在上个世纪的瑞典同性恋们的状态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今天花了两个小时认真看完了第一部:相遇。
第一部一直采用的是主人公儿时及现在两个时空不停穿插描写的手法,童年的很多场景都在为日后人物的发展作铺垫。
有几个场景印象深刻,首先是在本杰明小的时候,他在父亲英格玛刚擦过的窗户上留下了自己的手印,英格玛端详了很久最终还是将手印擦掉了,他认为这是必须要做的事,他喜欢满足感,掌控,清洁。
第二个场景是拉斯穆斯因为俊美的外貌和中性的气质,从小被同学霸凌,他们称他为死娘炮,甚至在学校把沾了新鲜狗尿的雪涂在他的脸上,塞到他的嘴里。而站在教职员休息室窗前目睹了这一切的几个老师都选择了视而不见。
第三个场景拉斯穆斯和父母在森林里发现了一只白麋鹿,爸爸哈拉德向妻儿说明白麋鹿只是遗传基因的差异。
但事实是很多人想要猎杀它们,哈拉德告诉拉斯穆斯白麋鹿是一种错误的产物,“不管怎么说,整个物种、整个群体,都比单独一只麋鹿,或者说单独的个体来得重要,重要多了,更何况当那个个体是……腐败的劣种。”
以及在他们成长的这些年中,瑞典整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同性恋们互相交流的方式与渠道,以及对于反同性恋的法律、制度的反抗,最终同性恋逐渐去罪化,国家福利又日渐普及,同性恋们好像等来了期盼已久的自由,但艾滋病又悄无声息的开始蔓延,这一切读来都让人感受到了沉重与艰辛。
但第一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主人公们自我认识与认同的过程,认清自我表达自我有时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拉斯穆斯的童年可以说是十分压抑的,在他遭受霸凌的漫长岁月里,他没有反抗过,他从很小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朋友寥寥,父母对于他又有着过于沉重的爱与保护,在他高中毕业以后,他毅然决然地奔赴斯德哥尔摩并决定与故乡和过往一刀两断,绝不回头。
斯德哥尔摩有一大群同性恋者,拉斯穆斯等了19年终于到达了可以做自己的地方。一开始的他是那么的生疏与羞涩,在长期的压抑中他在性方面又十分缺乏自我意志,因此他与各种自己并不喜欢的同性恋者发生了关系,那时候的他可能只是急切的认同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并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去寻找自己的归属感。
直到本杰明的出现,本杰明的家庭是耶和华见证会家庭,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母亲执行传道任务,这样的家庭以享乐为耻,不过生日,不庆祝圣诞节,本杰明的妹妹玛格丽特是个叛逆的小姑娘,还将自己的刘海漂白,但最终在与父母的争辩中她还是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本杰明是谨慎又胆小的,他清楚自己的性向却还是选择做父母的骄傲,认真的完成传道任务,只有在傍晚会在父母的询问中强装镇定去同性恋经常出没的地方散散步。
在一次传道中,他敲开了资深同性恋保罗的门,保罗一下指出了本杰明是同性恋的事实,他对于自己在执行任务时被看穿这件事万分惊恐,但这也同样给了他无限的诱惑,因为他长期压抑隐藏着自己的性取向,如果他虔诚的信教内心毫无渴望,又怎么回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这是最后一次,然后去同性恋出没的地方游荡。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自己灵魂深处的渴望,赴了保罗的圣诞节之约,也是在这一天,他与拉斯穆斯相见并一见钟情,我想在本杰明看见拉斯穆斯的那一瞬间,他进门前的所有犹豫迟疑都烟消云散了。
你是谁?你是何种性格何种取向?你想要怎样的人生?在漫长人生中所经历的苦痛你将如何面对?面对未知你会迷茫吗?预知了结局你还会坚定吗?看完第一部我问了自己一大堆问题,想来只有一路走下去才能知道答案吧。
最后说一说爱情,本杰明在清楚自己性向以后一直没有跨出那一步,可能是出于对父亲威严的恐惧,也可能是对于耶和华的信仰。
但有时候相遇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可能是命中注定可能是久别重逢,当他与拉斯穆斯在圣诞夜的街头十指紧扣的时候,
“他可以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心跳。
此时此刻,他意志坚决,确定自己终于寻得自己想要的。
不管会发生什么事,他都将坦然以对……”
你可能还没有遇见爱情,但它一定存在,当你遇见的那一瞬间,一切雾气都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