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刚上初中,全班一百多同学,三间教室塞得满满当当。站在三楼的教室里眺望远方,满满的思念溢出天际……
在家靠父母,出门还没交到朋友,晚上回到寝室看到她们嘻嘻哈哈,我独自黯然神伤。彼时住宿需自己带床,床位全靠抢,我的床本来放在窗户下面,出去上个厕所的功夫,回来床就被别人挪到了过道里。我哭着找寝室老师,老师说,你就说我让她挪走……回到宿舍,我给她说,她眼皮都没抬一下,“反正我不挪。”我面红耳赤,倒好像是我理亏似的。
八年级时我姑从外地回来给我买了件衬衣,我视若珍宝,第一次洗后,挂在寝室门前晾晒,下午放学去收时,已经不翼而飞。我伤心得哭了,朋友偷偷告诉我“××的床头放了一件和我一模一样的。她的意思我明白,但真得让我冲锋陷阵时,我又怂了,人家一句我妈给我买的,一样的衣服多了,就把我打发了。又是有口难言,又是几夜未眠。连我都鄙视自己,胆小懦弱。
后来,上了师范。一个新的开始,我格外珍视,进到新班我颤颤巍巍地主动自我介绍,甚至毛遂自荐当科代表……一切貌似欣欣向荣。直到那一次,生物老师组织大家晚上到山上看流星雨,九点多,大卡车载着两个班的七八十名同学到了山下,老师嘱咐大家,务必结伴而行。大家嘁嘁喳喳地上山了我跟在最后面,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我还是胆小懦弱,困在自己的世界里。
毕业了,工作了,当老师了,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滋养了我,看到他们,我好像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我珍视他们,把他们放到手心里呵护,从此我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也慢慢的和自己和解了:我5岁就上一年级了,上初中不过10多岁,那么小,恋家,胆小……都应该是当然的。坦然之后,问题不再是问题,生活工作中都谨小慎微,力争更好,不争不抢,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现在的我依然还是当年的我,只是多了一份坦然。平平淡淡的生活过得踏踏实实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