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在不同的年代,却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总有些年代,我们明明相爱,却不敢提及。 --题记
初次接触王小波是读《沉默的大多数》,也是第一次读杂文随笔并不感觉到枯燥,虽然并不能总是明白读者的意图,但却也能在某个瞬间,触动一点内心深处,激起点不知道是什么的波澜。于很多读书人这不算什么,但于我,算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毕竟,从几年前开始,我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后来也竟然能够坦然的面对了。
不过那时候看他的文字,深感他在那个时代下的理智和无奈,尤其他那句经典:“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那时候肤浅的理解他对人性的恶看的太清楚,以致于认为他内心应该是冷漠的吧,可是后来有机会,又读了王小波和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看他们之间炙热真挚的感情,才有点明白,他能写出那些,是出于对人的爱,如果真的冷漠了,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这种感觉也曾出现在对奇葩说的两位导师蔡康永和高晓松身上。最初看奇葩说,总是很喜欢蔡康永的娓娓道来、平静淡然、不争不抢,总会用“我怎么舍得””我怎么忍心“的词语去辩论,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但是看高晓松,每次都慷慨激昂、据理力争,一种求胜心切的感觉,和蔡康永是强烈的对比,让我更喜欢蔡康永。但是当后来看了很多期《晓说》,看多了《奇葩说》后,我才明白,蔡康永内心是冷漠的,对人没有太多期待的,所以他平静的说任何话,而高晓松才是那个热情的,还希望自己能给听他的人带来启发的,于是带着期待的据理力争。也许这一切是我个人的过度解读,但无论如何,我是这样的感悟。
退一万步讲,这世界的真相,本来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也许并不相同。
读《黄金时代》是近来的事情,读书没有之前那么踏实,但是也认真的把故事看完了,因为近来心境里多了烟火气的生活,从而少了那么点对这本书那个时代的感悟,不想系统的讲这个故事,只想说那么一点感悟: 爱在有些时代,只能深埋在荒谬的生活之下。
王二和陈清扬的故事,乍看充满了这个时代不可理解的荒谬和无厘头,关于性的描写赤裸且并不唯美,乍看总觉得突兀,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看完又觉得,恩,那就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生活过的时代,爱其实存在于荒谬的生活、荒谬的时代之下。
被大家认定为“破鞋”的陈清扬,因为王二到她那里真的只是为了看腰伤,不是为了看她,而产生了让其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的想法,但是一身“无赖”气质的王二却并不买这个美女的账而将其气跑了,后又用“伟大友谊”的借口,想和陈清扬发生关系,伟大友谊里,和爱无只字关系。陈清扬接受“伟大友谊”这套理论的逻辑,更是离爱很远,离荒谬很近,她说,既然大家都说自己是破鞋,而自己不是破鞋,却又无法证明这一点,那还不如直接就当破鞋,这样挨骂也挨的真实和值得。
后两人又经历各种波折,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下和背景下,实践他们的“伟大友谊”。在现在这个开口闭口都是爱先行的年代,看到他们丝毫没用爱来合理化他们的“伟大友谊”而甚是感慨,一度以为这些都与爱无关。然而,当看到他们之间的事,被要求没完没了写检查的那段故事才明白,这一切,爱都是永恒的底色。
无论他们怎么写检查,交代两个人之间行使“伟大友谊”各种详细事件和经过,组织都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但是有一天陈清扬交了一份检查后,却没有人再要求他们继续去写“伟大友谊”的检查了,这件事情困扰着王二,也同样困扰着读故事的我。直到多年后,两人在北京重逢,再次行使了两人的“伟大友谊”,陈清扬才交代,她的那份检查里,承认了对王二的爱。
对“破鞋”如何详细交代都不能停止下来的检查,一个爱就让所有人闭口不敢再提及。这就像什么呢?就像是两个情侣吵架,怎么骂都可以,但是不能骂对方真正禁忌的东西,一旦提及,必然就是缄默无言。那个时代似乎对爱情,保持着畏惧的缄默,好像这才是真正的原罪。
小说的推进中,让我们看到好像是王二的两巴掌让陈清扬爱上了她,但是我却倾向认为,她要比这更早就爱上了王二,那个年代不允许她承认而已,她也不允许自己承认,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王二更是 一生戏谑,从未承认过他爱陈清扬,而我却认为,他更早就爱上了陈清扬,我无法知道那个时代让他都考虑了什么,但是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因为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他也不能承认爱。
王小波s用一个这个时代看来荒谬的爱情故事,在写那个扭曲了的荒谬的时代,现在看起来越不能理解,越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从他《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中,也同样见此端倪,也许他认为,一个时代让人类最美好的爱都扭曲了,那一定是一个无比荒谬、不明辨是非的时代。
至此,感谢这个可以大方说爱的年代,我们大方的爱家人、爱朋友、爱他,不需要隐藏,不需要逃避,这种基本的自由,至少说明,这个时代,没那么荒谬。
By Mis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