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这是我家孩子。#
此句表述,是不是非常像微博上最近随时随地发现新孩子的明星热搜文案?
嘟同学每天在学校托管时做完作业,吃了晚饭,六点接回家,书包里往往是空的。
见多了家长们陪娃写作业的悲情话题,我并不是要凡尔赛花式炫娃,毕竟,鄙人在简书里的文字都没什么人看,炫给谁瞧?
今天一时兴起,想好写这事,是因为最近一位简友跟我说起她家孩子学习的烦恼,一把辛酸一把泪,还把一份刚测试的语文单元试卷发到我微信上(未经过她的同意,就不放上来了)。孩子已上三年级了,我大致看完六页的卷子,给她分析说:孩子写作业挺痛苦的,基础不牢,很多字不会写,组词造句的能力比较弱。并推断他一年级前也许没有养成阅读识字的好习惯,理解字词含义的素养需要及时补上去。
她觉得比较受用,顺其自然地问起我家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家嘟同学比较自律,学习上蛮省心。
她能在几位家长聊得热火朝天的中间,丝毫不受干扰地写作业。(她那时每天一放学就来这,自觉找地方做作业看书,家长有时会被吸引围观过去看看。)
我一直认为,嘟同学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得益于她从小便养成,并长期坚持下来的阅读习惯。
小时候,每晚不缠着爸爸妈妈读完绘本故事不睡觉,两岁每天两本,三岁三本,四岁四本,五岁……突然认得很多字,自己开始读了。
海量阅读,助力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嘟同学编起故事来,格外的轻松。语文考试时,她常常嫌作文格子少,会自己多画几排接着写,还好不是画蛇添足。
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我国二十世纪早期的许多科学家,都有很强的古文功底,如杨振宁、邓稼先等等。
今天恰好看到一篇推文:“豆瓣9.4,全程揪心,6000万人的噩梦,终于被央视撕开”,标题是不是很吓人?
并非危言耸听,几乎所有写作业让老母亲们抓狂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看似是语文的问题,但随着数学渐渐涉及应用题,或其他学科开始有了阅读理解的部分,所有科目都会受到一定影响。
不仅如此,存在阅读障碍的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也不足,动作往往也不协调,很多精细动作无法顺利完成。
写字时,要么提笔忘字,明明都学过都认得的,就是不会写。写出来的呢?常常多一画或少一笔,偏旁部首颠倒,错别字连篇,更别谈字迹工整了。
哪怕是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照着字帖去抄,也能搞得灾祸连连,不该出头的出头,该出头的不出头。
有网友评论:看到泪目,第一次了解阅读障碍群体,第一次知道他们的不易与心酸,在我们看来可能是笨的,不聪明的孩子,但殊不知他们仅仅为了做到和其他人一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是啊!优生优育那么多年了,现在的孩子各方面营养也十分充足,绝对不是智力方面的问题。
陪伴孩子写作业,对待孩子的考试,各位家长是如何参与的呢?如果小时候没有滋养好,学龄前没培养好习惯,没有做好幼小衔接(不是狭义认字算术那种,而是做好上小学的身心准备),指望一送到学校,交给老师轻轻松松调教好?
其实,学生还是好调教的,但这届家长……难带啊!
我们常常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试问:园丁常常做什么?是不是给小树修剪枝桠?可悲的是,现在泛网络时代,人人成了自媒体,个个成了喉舌。舆情凶凶,网暴可怕,老师一度与医生一样,一个拯救人的精神,一个拯救人的生命,竟然成了高危职业。老师都不敢做园丁了,顶多像一导游,带着各位宝贝在知识王国里玩玩,这儿溜达,那里逛逛而已。
许多老师都具备教育情怀,教育孩子也非常用心。然而,许多学习方面的事情,并不是一股脑的全靠老师。
阅读障碍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就要靠家长积极参与。
每天捧起书,陪孩子读半个小时,很痛苦是吧?哪有刷抖音、追剧来得爽?但凡在孩子面前少玩点手机,也不会苦恼于孩子有网瘾了撒!
我们小时候教室黑板顶上的墙壁,往往会刷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如今,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拼爹拼妈,不仅拼经济能力,更拼时间。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孩子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省下很多给补课的钱,不香吗?
孩子小时候没养好习惯,没有解决阅读障碍,到了高年级更难,花再多钱去填给补习班也来不及了。大学虽然年年扩招,但现在中考过后,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上高中的。
救救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