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文/高平三中 张永刚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出自《汉书·贾谊传》。意思是: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牢固,很难改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
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利用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一、背景分析
习惯,意思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它是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自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国际公认的青少年七大核心素养中,就有“自我认识与自我调控”“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公民责任与社会参与”等素养要求,这都需要通过良好的习惯养成去实现。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落实文化基础,从而让学生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样的核心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
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各种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七年级的新生,作为初中生涯的起始点,养成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作为班主任,我的做法是“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评价目的
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以及认知的程度、行为的对错,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班级管理的着眼点。因此,评价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主要从卫生、纪律、学习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明确各种习惯的要求,通过反复评价,不断训练,最后形成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四、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我主要采用的是“小组捆绑,量化考核”。
首先,把全班同学按照学习成绩的均衡性,以四人为一个单位,分成若干小组。设组长一名,主要负责学习;副组长一名,主要负责纪律。
其次,根据日常管理的需要,从卫生、纪律、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
考评细则如下:
【学习方面】
1.上课应专心听讲,积极问答。打扰周围同学学习者每次扣2分;严重打扰别人或被老师点名批评者每次扣5分;积极回答问题者,每次加2分。
2.课间应努力打造安静教室,书香教室,特别是大课间,要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阅读。做到者每人每次加2分;小组整体做到加10分。
3.作业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未按要求完成者扣2分,并于当天补起,不能按时补起的第二天加倍扣分。作业得到老师表扬的加2分,小组受到表扬的加10分。
4.在各种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加4分(前十二名);不及格的扣4分。
5.上课前应准备出相应书籍,未做好每人每次扣2分,小组全部未做好的扣10分。
6.鲲鹏班鼓励读书,利用课间主动读书者加3分;读完书能写出读书笔记者加20分。
7.晨会前能够大声诵读古诗词的同学,每人每次加2分。
【纪律方面】
8.每迟到一次扣2分。
9.操场整队要做到快静齐,被文体委员点名批评的每次扣2分。
10.体育课偷懒,不听指挥者每次扣3分。
11.无故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每次扣5分。
12.参加升旗仪式或大型集会,表现不佳,影响班级形象者每次扣10分。
【卫生方面】
13.脚下有废纸,每次扣1分。
14.小组值日,应在6:55以前完成,否则扣5分(组长2分,组员1分)。
15.小组值日应干净,摆放应整齐,保持应长久,3A加5分,3B或者1C扣5分。
16.卫生区值日组应快速整洁,卫生委员检查,评为优秀可加1分;大卫生区被学校评为优秀可加10分。
17.进去校园应衣冠整齐。没穿整套校服者每次扣5分;拉链未拉至规定位置,每次扣2分。
18.书桌内在书籍物件摆放应该整齐有序。摆放杂乱者,每次扣2分。
【其他方面】
19.小组成员没有及时完成播报和播报短评者,每人每次扣2分。
20.优秀作业加2分,特优作业加4分。特优写作必须在规定时间把作品发给制定人员,没有在规定时间发送者,扣5分。
第三,全班同学按照学号顺序,每人一天,依次值班,负责对所有同学进行量化考评;第二天早上利用晨会时间,对值日情况进行汇报(个人得分前十名,小组前五名点评表扬;不足之处客观评价),帮助各小组及时了解本组情况。班干部按顺序排列,每周一人,作为值周班长,协助值日班长工作,以保证考评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每周的值周班长利用周末时间,对本周的量化考核分数进行汇总,评出个人前十名,小组前五名,在周一的班会上进行公布、表扬。每两周累计一次分数,进行排名,作为换座位的重要依据。
第五,每个月进行一次小总结,评出个人和小组的“月冠军”,进行奖励;每个学期末进行一次大总结,评出个人和小组“期冠军”,进行大的表彰。
第六,量化考核的分数作为期末评优评模、学生入团的重要依据。
五、评价工具
评价采用表格形式。
填表人即值日班长或值周班长;日期由持表人填写。
姓名以四人为一组,每人占一格。
内容主要是卫生、纪律、学习,由值日班长根据考核细则如实填写。并排出名次。
一表两用,既可以用于日常值日班长的考核,又可以用于值周班长的每周小结。
六、评价结果
评价刚刚施行的时候,情况不是太好。很多同学不是卫生保持不够干净整洁,就是纪律不能落实到位,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但随着评价方案的持续实施,学生的各种好习惯在逐步养成。早晨到校,大部分同学能够自觉整理作业,把自己各科作业放在相应的座位上,开始进行古诗词诵读(值日生开始值日);收完作业后,值日班长开晨会,对昨日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新的值日班长带领全班同学宣誓,开始一天的学习。上午大课间,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到“快、静、齐”,不需要班主任的监督,就可以迅速到位,整好队形,按学校要求开始诵读;跑操过程,队形整齐,口号响亮;跑完操唱歌时间,歌声嘹亮,意气风发。中午到校,大部分同学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练字;预备铃后,大声宣誓,进入学习状态。下午大课间,很多同学能够主动进行阅读或者写作业,不管有没有老师,教室都能比较安静。晚上作业,大部分同学能够坚持完成,做到书写规范,作业认真。
总之,评价的实施让班级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教室更干净了,纪律更严明了,学习更努力了,班风更纯正了。学生的各种习惯都有了明显的养成。
七、产生效果
开学一个月,我班几乎没有拿到过学校的流动红旗。但是,随着评价持续深入地开展,以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周都能拿到流动红旗。各科教师反映,学生上课状态好,既能静心听课思考,又能踊跃讨论发言,作业完成率高,优秀作业占比很大。期末考试,我班从上学期的总成绩中游水平,一跃而名列前茅。这些良好结果的呈现,和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分不开的,和我班持续深入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评价是分不开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育者用爱心去呵护,以恒心去坚持。反复训练,百炼成钢,最终形成良好习惯,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