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拜读王维审老师写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王老师告诉我们要用叙事写作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增长生活底蕴,得到成长。同时当我们老的那天或是退休的那天,翻开这一页页扉黄的书卷,一排排熟悉的文字跑在我们面前,一幅幅与孩子们成长的画面,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就浮现在眼前,那是多么温馨的画卷。王老师说教育叙事与理论作品相比,确实微小的多,不能一下子就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也不能马上带来及时的收益,但贵在坚持。李镇西老师每天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新教育领军人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10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名师的话,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再微小的东西只要你坚持做的比别人多一点,好一点,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我想得到成长,我想我的笔下的文字温暖充满情爱,我要追随叙事者的脚步,开启我的叙事之程。班里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琐碎的事情,有时过了就忘记了,我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留下我们的记忆,于是我开始捕捉我身边的“小事”。
叮铃铃,下午第二节课上课了,我向以往一样收拾书本,准备进教室,走到楼道时,看到有三个高年级的同学在我教室门口,看样子好像在等我,估计也没什么好事,我想,定又是小吴惹事了,因为小吴同学经常给我“找事"。我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了过去,这时有个同学发话了,请问:你是王老师吗?你们班的同学把我们班的花盆打碎了?我告诉孩子们让他们先去上课,我会好好查清这件事。顺着孩子们离开的背影,我看到一盆绿萝掉在地上,盆子碎了,泥土掉了出来,一个孩子正细心地把盆子抱起来,一个孩子正在打扫泥土。看到这,我怒气冲天。我面带严肃地走进教室,我对孩子们顺:有同学说我们班的同学把他们班的花瓶打碎了,请打碎花瓶的同学自觉站出来?话音落,教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人站起来。我继续吓唬道:如果没有人站出来,那我去调取监控了?教室里还是静悄悄的。
这时,我走出了教室,找到目睹他们这一行为的当事人,当事人说:有两个同学把花盆打碎了,可就直接冲到教室里去了,我就让他去我教室盘查,这时我发现坐最后的小徐悄悄地躲在桌子下,我意识到这件事肯定和他有关系。再加上同学们的提供的信息,我锁定嫌疑人是小徐和小苟,我把他们叫到我跟前,当事人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们。他们也承认了自己的做法。心中的怒火迟迟无法熄灭,我拨通他们家长的电话号码,并告知他们情况,要求他们买一盆盆栽周一送到学校。随后我询问小苟同学:当老师问是谁打碎花瓶?你怎么想的?当老师一次又一次给你们认错的机会,你们为什么不认错?小苟说:我很紧张,我害怕,怕老师批评。小徐同学也这么说。于是,我改变的上课内容,上一节思想教育课,让同学们评判他们的做法对吗?如果是同学们打碎花瓶会怎么做?孩子们都说要主动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再买一盆新的盆栽。小徐,小苟,老师期待的是你们主动认错。为什么不主动认错呢?是在逃避责任,还是因为怕我?那为什么怕我?是我平时对他们管理的严格吗?事后我想了想,我觉得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太冲动了,我应该慢慢引导他们,可以给他们讲讲名人诚实的小故事,让他们主动认错,迈开思想纠结的那一步,那样他们会成长更多。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关键要主动承认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做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