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一生向晚
——《人间失格》救赎书评
(一) *发现*
生命本不出奇,而我用残缺使其泛起涟漪。
童山濯濯,如同徘徊在山巅,抬头一望对峰还站着另一个人,遥远但是清晰。
触发共情,感同身受。
读完《人间失格》,心绪了然,我被救赎了。感谢太宰治,为我们勾画出一个苦苦哀嚎的灵魂。原来世间真有如此极端的人,害怕自己,放任自己,直到压抑情感失控,失去灵魂。
主人公叶藏是个被放逐的人,对他而言,心无所至,皆是荒芜。
对于人类本身的未知性恐惧与排斥引发了荒诞与颓唐。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必要活着?如果活,要怎么去活?
叶藏选择了用演戏来隐藏真实的自己,习惯用技巧讨好、迎合他人,终生都在承受着他人看不见的痛楚。他努力装作正常人的样子,极力掩饰着可耻的内心。他怯懦又软弱——是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的胆小鬼。终其一生,他都在和那个负能量的自我斗争,自暴自弃,甚至尝试杀死“他”,获得救赎与解脱。
有人说,《人间失格》是本不痛不痒的书,呢喃自语,不知所云,我由衷羡慕他。
诚然,对于迟钝而充盈,兴高采烈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来说,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敏感而柔弱的人的世界的。
你们赤足若无其事走过的地面,对我们而言则铺满被烧的通红的石头。
在那些立于洪流之上观百川灌河的人眼里,每一条小溪流的喧闹是不是显得愚蠢而徒劳。那些更加敏感聪明、善于体察人心的人,是不是在演戏的时候,感到的不仅是戏弄的快乐,也有一种悲凉和自怜。
(二) *寻找*
《人间失格》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它的代入感很强,自我代入去发掘自己的问题。至于发现了问题,是抑郁悲观,还是下定决心去解决问题,不是小说能决定的。
它能做的是帮助你发掘内心,至于你是恐惧它、还是接纳它,全凭你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小小的隐疾,明明衣食无忧,和周围人相处愉快,过着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
一次童年的阴影,一次无疾而终的恋爱,一次赶不上的末班列车……这些可有可无的泪痕,都会在心间投下忧郁的影子。独处时间,黄昏时分,一个人品读被世人抛弃的苦楚。
那些看起来开朗的人,那些道貌岸然的人,那些无知而伤害了别人的人,那些陷于心理障碍困境而走不出来又无处求助的人……曾经光鲜的表面下是怎样颓废的内心?颓萎的外表下又是怎样的思绪?在世人眼中,所谓的“人”都像一个个复制品,没有生命的体征,行尸走肉般活着。
主角单纯而又敏感,被世间视作罪人、废人,文尾又被曾被他吸引的人称作神,如此,他确实是个讨人喜欢的人。书中,他和伙伴玩寻找反义词的游戏,罪的反义词是神么?没有给出答案。而我不禁想:人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那些伤害了主角的人是罪人么?他们也只是限于各自障碍和狭隘的蠢钝的普通人,正如普通的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或许有着善意,或许有着自己都不知觉的恶意,有着无法体察的内心。
普普通通而又浑浑噩噩的人在一起,互相影响,交织出一出出悲剧。
而《人间失格》带我们去寻找本真,寻找不被俗世所接纳的自己。叶藏不过是千千万万的“我们”的化身。错的不是当时的他,错的是当时不包容自己的我们。如果当时,叶藏接纳了胆小的自己,他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三) *救赎*
人间失格,意译是“失去做人的资格”。怎样是失去做人的资格?先要知道人该是什么样的,就如书中他们玩反义词游戏,找不到反义词时曾试图先寻找词义和同义词。而这些都晦涩而含混,论到“罪”时最后没有结论,而不论有没有定论,都是人附加的意思。做人的资格何尝不是如此?
不管如何思考,主角最终还是在自己的人格障碍和周围人的“误导”下一步步走向覆灭。将他人最微小的一言一行截取出,淬炼成刀刃刺向自己。短暂的曙光可以带来短暂的光明,却也无法弥补千疮百孔的心,无法让这心自己发出光来抵挡将来的黑暗。这就是心理障碍的一次次复发,因为问题从来没被真正解决过。
叶藏需要做的是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个隐匿在暗处的、善良的、纯真的自己。他本性不坏,人生的暮气袭来,逐步压抑情感,否定自己,长期的心理障碍没有舒缓的缺口,越靠近越伤害,负面的情绪日益增强,最终彻底崩塌。
不禁感慨,残缺、失意不过是爱的附属品。我们惋惜的并不全是他抑郁的一生,更是为孤独的自己找到了可以怀抱的温暖,原来真有人和那个“我”一样,敏感而纤细。
郭路生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名叫《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倘若用一句话来概括《人间失格》,那大概是:生而为人,一生向晚。
生命的杯盏,或许有缺口,用心酿造,苦难也别具芬芳。
所谓人生,一种常态,概括起来: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