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小琳
亲,开学一个月了,你和孩子还好吗?
今年,我家儿子上小学一年级。
“上了3年幼儿园,应该不难适应小学生活吧。”“听说现在小学都不留书面作业了,那岂不是比幼儿园还轻松。”“数学老师说,第一个学期只要求20以内的加法,儿子完全没问题呀。”
结果,从开学前准备,到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老师家访,第一次在群里被点名……这一个月,把我之前对小学生活的所有设想,逐个敲破。
“儿啊,今天语文课学什么了?数学课老师说什么了?哎,你别跑呀。”“大宝,怎么别人能在课上写完作业,你就不行呢?”“咱能稍微认真一点吗?温完功课再玩,好不好?”
每当收拾完书包,闭上眼睛平躺在床上时,那感觉真心是——心~力~交~瘁!
如果说,面对“幼升小”,大人尚且如此不适,孩子能好到哪里呢?
道理没少讲,甚至都用上了武力,可人家该拖还是拖,该玩还是玩。
还有招吗?
今天,我想跟你聊3个方法。亲身使用后,我竟然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到家就复习、预习、写作业,等收拾好后才去玩。
如果你刚好也有同样的烦恼,不妨就花几分钟,一起来试一试。
一、心不在学习上,到底是谁的问题?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事从两来。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会是单方面的原因。
所以我们一味地教育、苛责孩子,效果并不理想。
“难道我管他还管错了?”
先别着急。我们先来弄清楚: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1、两个世界
如果一个孩子,从不耍脾气、不任性、不闹着要这要那,还会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反过来安慰你,你会有什么反应?
这,还是孩子吗?!
没错,孩子,是有其自己特有天性的。
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两个所在。
蒋方舟曾讲过自己当大队长时的一件事:
那时她的“工作”就是在学校门口检查同学有没有戴红领巾。如果没戴,会被扣两分。
然后就有忘了戴的同学,在门口闹着让家长给自己买一条新的:“要不我就被扣分啦!”
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分没什么用,扣就扣了呗。
可在孩子心里,扣了分就意味着没面子、被批评,是天大的事。
你希望孩子做的,很可能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他们心里的“重要事件”,没准你压根儿就没注意。这才导致了亲子矛盾。
因此,很多育儿书都讲过: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
这里的“蹲下来”,不单纯是降低高度,而是你能真的从孩子们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2、孩子的视角
那么,孩子眼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
当然是「玩」了。
万维钢在解读《园丁与木匠》时,曾说过:
六岁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认字和学加减法,而是充分地玩。
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点,需要你注意:
一是年龄。
我没有说,进入小学的孩子,还要以玩为主。
但是在入学前,给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探索玩乐空间,是明智家长们的选择。
二是对孩子来说,玩就是学。
如果你认为,疯玩谁都会,是典型的不务正业,就大错特错了。
论玩,你有可能还真比不上孩子。
《社会动物》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看儿子和小朋友们玩的“战斗游戏”特别有意思,就要加入他们一起玩。
结果,玩了一阵后,他发现自己完全跟不上孩子们的思路:“这帮孩子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最后,孩子们不带他玩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在这里,只有这个人在“疯玩”,而孩子们是在“学习”。
通过跟伙伴们打闹,他们知道了怎样互动社交;
通过摆弄、拆解、甚至毁坏玩具,他们弄清楚了工具的用法和构造;
通过扮演不同的游戏角色,他们尝试了不同的人生,从而激发出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些,是还没有条条框框的大脑,最需要学会的本领。
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六岁前孩子的视角。
那六岁之后,也就是上学了,会有什么变化呢?
“该收收心啦。考试成绩决定了你的未来,瞎玩,该为学习让路了。”
乍听起来,这话没问题,但还是仅限于成人。
别忘了,在孩子的眼里,玩就是学。他们很难理解,什么是“玩给学让路”。
3、六岁的新玩法
你知道人的大脑,在什么阶段最发达吗?
答案是3岁左右。
幼儿园入学前后的孩子们,真心是——有无限可能!
所有的大脑神经元都彼此相连着,等待“学习”带来的加强,或者是减弱。如果有一条,长久没有被刺激到,就会渐渐地消失。
因此,这时的孩子们,会玩得肆无忌惮:看见什么都好奇,拿到什么都想尝试。
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六岁,当负责思考分析的前额叶皮质发育起来后,情况就变了。
六岁以后的大脑可塑性变低了,却更专注了。
其实,这是更适合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的改变。
可问题来了:既然“硬件”更适合,那为什么辅导功课还这么“费劲”?引得无数家庭鸡飞狗跳?
因为孩子专注的,很可能不是你期待的。
我该怎么证明,老师教的是应该认真投入的,孩子的兴趣爱好就是旁门左道?
比如说,我儿子最近就迷上了折纸,连睡觉手里都得拿着一张纸。
那认真劲儿,要是放学习上,就省大心了。
可偏偏事与愿违,他每天的书包里,都有新的折纸。
很明显,折纸已经占用了他的学习的时间。
我该怎么办呢?
在说我的方法之前,我们不妨先回到家长视角,看看“辅导作业”的3个常见误区。
二、讲作业时,你为什么会心跳加速,生气到崩溃?
【原因一】你都会。
大人看小学作业,自然是简单得不行。
好几次,我催着儿子说:你赶紧写啊~
小朋友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妈妈,我想着呢。
所谓“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下次当你要脱口而出“快点”时,不妨提醒自己“蹲下来”。
摆在孩子面前的,是全新陌生的知识,他需要集中精神去消化、吸收、掌握。
而你的催促,只会打搅他的专注。
【原因二】你没时间。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精力、体力的退化,谁的时间都很紧张。
于是,我们就把“辅导功课”当成了另外的“一种工作”,把它列进了“待办事项”。
而这种用“既定任务”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是很危险的。
在《园丁与木匠》一书中,发展心理学教授艾莉森·戈普尼克反复强调说:
在子女教育上,我们应该做一名培育花木的园丁,而不是打造桌椅的木匠。
也就是说,孩子不是我们工作后的产品,而是在你提供的生长环境中,自然生长起来的花朵。
所以我们的责任,不是把孩子打造成考试机器,而是给予他完整健康的人格、习惯,以及面对状况的思维分析能力。
那怎么能做到“园丁式”养育呢?
答案是,用时间“喂养”。
你是谁,比你对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
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比说教的作用更大,更持久。
回到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上:你是否有做事拖拉的习惯?或者总是一边刷着手机,一边辅导功课,做事三心二意?
如果不幸中枪的话,我的建议是——
放下家长的身段,和孩子坦白自己的坏习惯。然后,两个人互相监督,一起把好习惯培养起来。
【原因三】你不了解作业背后的目的。
前面我们一直在家长与孩子之间讨论“作业问题”。
实际上,这里还有第三个当事人,那就是学校。
老师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
你能帮助老师达到这个目标吗?
先说目的。
有权威统计表明,一位小学教师每天至少要花2-3个小时,来设计、批改、分析、辅导和讲评学生的家庭作业。
在时间投入的排名中,仅次于上课。
也就是说,作业,是老师最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一堂课讲完了,孩子学没学会,就全凭作业告诉老师了。
好,清楚了目的之后,我们再说怎么做。
“2+1不就是3嘛。”“这都不会,来我给你讲讲。(讲着讲着,题也做完了)”
这样大包大揽地“帮助”孩子,可以吗?
必然不行。
基础做法:让孩子独立完成。
进阶做法:检查作业,将错误记录下来。
高级做法:定期和孩子、老师沟通作业情况。
比如说,我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就发现他的问题大概分成两类。一类是粗心,一类是不会。
针对粗心的部分,我会和孩子沟通,和他分享我的方法。
针对不会的部分,如果讲了几遍还不行的话,就只能求助于老师了。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头看看,在所谓的“玩”上,我们有没有这三个问题——
第一,你不会说“连这个都不会玩”;
第二,你不会催他“快点玩”;
第三,你不会指着他的失误说“这个玩错了”。
如果换成我,大概也会选择玩。。。
所以,如果你能走出3个误区,再加上一些合理的引导,就能很轻松地让孩子专注在学习上了。
三、2个小技巧,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爱上作业
【技巧一】和孩子定一份日程表。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基本没有时间观念。
虽然他们做事很专注,却也很容易陷在一件事里,出不来。
因为,他很难想到“没时间”这件事。
于是,制定一份日程表,就很有用了。
几点放学,几点到家,几点吃完饭,几点开始写作业,几点完成,几点娱乐,几点洗漱……
双方协商好后,就按照计划做。
如果没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还可以和孩子讨论下——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进度?
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日程表更合理?
【技巧二】给孩子留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也许调整了一段时间,你家大宝的学习效率越来越高,早早地就完成了老师安排的作业。
你会怎么做?
“真不错,看来这是学有余力呀。要不给他报个提高班,或者再找点别的学习材料。”
“学习以外的时间,就让他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吧。”
我劝你选第二个。
千万别小看了孩子,他们其实什么都懂。
第一个做法,很可能会变成——
“既然我写的快,妈妈还会给我加作业。那干脆就写慢一点吧。”
额……一夜之间,又回到解放前了。
总之,幼升小,是一个需要孩子与家长共同适应的过程。
除了我们今天说的“作业问题”,还有适应学校生活节奏、同学关系等林林总总的问题。
你也可以在家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让孩子演老师,我们当学生。
通过孩子的言行,你大概就能了解他在学校的状态。
同时孩子也能知道,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
相信我,肯定比说教管用得多。
最后,这张思维导图,能帮助你回顾今天文章的内容。
道理讲得再多,也不如实际行动起来。
和孩子一起加油吧!
多平台签约作者,读有趣的书,写走心的文,只为和你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喜欢的话,欢迎关注记得点赞留言,转发给您最贴心的朋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