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格林是谁?
女人们都为之倾倒,男人们看到他也惊为天人。如果真的有天使,他一定是其中之一。
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天使面庞的美男子,在他的阁楼上藏着一幅自己的画像,那副画像承载了他自己所有恶毒的一面:嫉妒,自私,谋杀,憎恨…
而他自己却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这幅画是他的朋友巴兹尔画的,道林亲手结束了他这位朋友的性命。
道林·格林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他的出身虽然坎坷,但是也是贵族行列。他的美令人陶醉,画家巴兹尔把他视为自己的理想,巴兹尔投入所有的心思,创作了道林·格雷的画像。巴兹尔视这幅画为自己最好的作品,巴兹尔甚至不愿展示这幅作品,因为他画入了太多的“自己”。
那时候的道林洁白的像一块璞玉,但是亨利勋爵——这位人世间的玩家——发现了这块璞玉,我还能想起来他刚从巴兹尔口中听到关于道林的事情时心中的兴奋。他喜欢研究人,所有人在他眼中都是自己的试验品,都是自己人性理论的“小白鼠”。他开心于碰到了这样毫无污染的“试验品”,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刻刀,开始小心翼翼的雕刻这块璞玉,最终,他把道林雕成了自己满意的样子。在我们看来,是魔鬼的样子。
相比于小说情节,更让我回味的是王尔德藏在角色对话中的表达出的观点。
我没有了解这本书的背景。但是我知道那时候的欧洲贵族,很一段时期是遵循享乐主义的。亨利勋爵就是一位坚定的享乐主义者。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一直以为亨利勋爵是王尔德的嘴巴,他大段大段的对于现世的理论非常精辟和准确,让我认为这就是王尔德想说的。但我后来发现,他是王尔德写出来批判的:
亨利勋爵是一名生活无忧的贵族,知识丰富,对人的观察入微,而且思维敏捷,经常能就事或者人给出准确的分析,并且高谈阔论,经典语录多的都可以出本书。
但是他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他一切都从享乐主义出发,也把他的朋友塑造成那样,虽然他没有直接动手,但是巴兹尔因此而死,道林因此而死,文恩因此而死,所有人因此死,无论阶级、领域、年龄。他是一级刽子手,他的唆使让道林成为了二级刽子手,但元凶是时代的丑恶,就像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那句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道林,当自己的双手已经沾满鲜血,自己的内心已经不能再邪恶的时候,想到了回头。可是生活就如戏剧一样,往往事与愿违,当他用捅进巴兹尔脖子的那把刀,刺向自己那集所有邪恶、肮脏于一体的画像的时候。一切结束了吗?
我不这么认为。读小说的人在看到结局的时候,都会认为是道林终于解放了自己,把尖刀刺向了邪恶的心脏,但是和魔鬼的交易岂能无偿?魔鬼不仅终结了协议,还改变了刀的方向,让道林刺入了他自己的心脏。但是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道林在刺向画像的前一秒,画像变回了最初的样子,这样的变化让道林震惊了!他举在空中的刀停住了,画作得以保留,道林把刀放回桌上,瞥见了桌上镜中的自己。之前画像中的枯槁,满脸皱纹,面目可憎,都到了他自己的身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的道林发出了绝望的嘶吼,随后用桌上的尖刀插进了自己的心脏。时代的魔鬼在最后一刻依旧在玩弄自己的棋子。
这才是王尔德要表达的:一个无可救药的时代!既然是悲剧,就让它再悲的彻底一些吧!
后记:
还是犯错了,最开始写的时候就担心:在不知道时代背景和作者背景的情况下会不会误解读,现在看来确实胡说了。王尔德本身贵族出身,这篇文章单纯的从美,人性的角度解读猜对,扯到时代黑暗,嘿嘿嘿,只能怪我太能扯……
不过最后那个分析我是觉得没问题的,很符合逻辑推理的结果。
之后看了电影《道林·格雷》,一部非常精彩的 “色情魔幻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