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栾小麦
昨晚跟好友一起吃饭,闲聊。
其中一个话题:若生活艰难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养孩子的人,要不要生孩子,或者说有没有资格生孩子。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以前没认真想过,但好友笃定的态度让我觉得值得探讨思考下。
这个话题的经典代表当属黎巴嫩影片《何以为家》。
影片开篇就用一个扎心的方式吸引着所有人:一个十二岁瘦小的小男孩,站在法庭上,对法官说: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而他的父母也非常委屈。
影片是真实人物故事改编,在黎巴嫩难民区真实场景真实人物真实事件记录而来,初看影片,很容易陷入对小男孩的同情欣赏等情绪中,对其父母的行为嗤之以鼻:家里无比贫穷,环境脏乱差,生了七个孩子,对孩子非打即骂。最关键的是,生的孩子都是黑户,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自己的身份一生见不得光明。
为了抵扣上涨的房租,将刚十一岁的女儿嫁给房东儿子(童婚),怀孕大出血送医院却因黑户而拒收死亡,男孩愤恨拿刀捅伤妹夫入狱五年,母亲来看望他时,说自己又怀孕了。
男孩绝望了,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他甚至诅咒这个未出生的孩子会像自己的命运一样。
至此,观者很容易滋生对这对父母的愤怒,既然无能为力,既然给不了孩子好的生存环境,既然穷成这样,为什么还要生那么多孩子,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还有资格为人父母吗?
那么,到底贫穷的人有没有资格生孩子养孩子?有没有能力做父母?还是说如果因为贫穷,因为没有赚钱养家的能力,就没有资格做父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参考两个影片《我是山姆》《摔跤吧,爸爸》。
影片《我是山姆》探讨的是类似的话题,一个智力水平只有7岁的男人,独自带着自己的女儿,安静的快乐的生活着,直到该地区的教育官员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们认为山姆没有能力照顾露西,于是把露西带走,山姆为此进行的争夺露西的抚养权的真实故事。
这里探讨的是残障人士有木有生养孩子的资格和能力问题。
此片全程催泪,也深刻探讨了一个基本人权问题,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有资格生养孩子,即使你是残障人士,即使你多么不完美面临多少困难,都有资格生养孩子。
而且,一旦你能生下孩子,也就意味着一定有能力可以把孩子养大养好,即使你很穷。
《何以为家》中的父母之所以会被大家诟病指责,主要是因为虽然他们自己也是战争、体制、大环境的受害者,也从小就经受着创伤,甚至直到生养了这么多孩子,依然没有消解自己是“受害者”的身份认知。
并将生活、社会所赋予他们的压力及他们所累积的愤怒,都发泄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并将这种深深地无力感尽数转移到孩子的无意识中,以至于让这些孩子的童年没有任何色彩,充斥着暴力、绝望、无力等情绪底色。
他们将苦难当做压倒自己生命希望的杀手,从此,生活在无尽的无奈、疲于奔命中。
但这个锅要推给“苦难”“不公”“贫穷”吗?
这才是真正要思考的问题。
当年爆火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刷了三遍,每次都被感动,电影背景是在一个极度重男轻女的社会,家境贫寒,一个爸爸为了不让女儿和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女性一样长大后嫁给一个从来没见过面的人、然后庸庸碌碌过完此生,于是决定帮助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真实故事。
为了帮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个爸爸撑起了外界的质疑、顶着重重压力,用深沉的爱,创造了一个感动世界的奇迹。
我一直被那句“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深深感动,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天,只要天在,只要父母是爱他们的,再艰苦再贫穷的环境,孩子都可以有一个乐观坚强充满希望的心态和勇气去面对未来。
苦难,可以是我们的绊脚石,是我们把自己理所当然视为“受害者”的理由。同样,苦难,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试金石,成为我们人生宝贵的财富。
这里的关键点是你将自己的人生交托给命运或老天爷主导,还是把人生主动权喔在自己手里。
如果比惨,这世上比这些经历更惨的遭遇绝不是少数,比痛苦,这些经历更痛苦的人生和事情也很多。
而生命真正的意义是,如何面对并接受真实的境遇,永远带着一颗勇敢、充满希望的心,去创造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毕竟,不论任何境遇,我们都有资格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