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不知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更为妥当,我觉得自己是个年代感很重的人,我不像70后,我能听懂60年代人讲的故事,能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生活的场景,从他们沉浸的眼神里读懂他们对那个年代的回忆……
妈妈走得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我会不时地想起当时的模样,脑海里总是很清晰会想起91年我们搬家到单位的福利房时的场景,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有线电视的场景,电视真好看啊,《雪山飞狐》,《梅花三弄》,《新白娘子传奇》,《女人不是月亮》,《过把瘾》....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粗茶淡饭,如今回忆起来全是满满的幸福....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91年初中,94年高中,97年大学,2000年去广东,2001年母亲离开我们 ,在我长大的过程中与母亲深度交流与沟通的时间好有限,读大学期间寒暑假除去做家庭教师的时间回到家乡总也是见不完的同学,跟朋友聊不完的天,跳不完的舞,逛不完的街,当年的小县城被我们用脚步丈量了多少回,每回还是有新发现,总觉得来日方长,总觉得天长地久,直到一切戛然而止……
爸爸失去了妻子,我和妹妹失去了母亲。
后面的人生路我们跌跌撞撞地成长,再也没有人可以像母亲一样在岁月的长河里爱抚我们,柔顺我们的性情,温善我们的言辞,告诉我们做人的大情小礼。我和妹妹的性情多多少少都有缺憾,不够柔软圆润,棱角太明或刺更扎手,我们都由着自己的性子野蛮地生长,接受着生活的打磨...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地方,我特别喜欢与长一辈的女性聊天,听她们的过往,听她们的岁月,听她们的生活,听她们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就是妈妈那个时代的故事,也算是另一种缅怀。我也能体会听得懂明事理体恤长辈,所以我也颇得以前婆家长辈们的喜欢有时候甚至是宠爱,很多时候也弥补了一些我母爱的缺失。在跟她们聊天的过程中,她们会跟我提到很多老话,当时也是一听而过,后来在慢慢的岁月里才体味出真正的含义。
我们跟她们生活的时代不一样,抛开一些琐碎的事件回到基本面还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安顿老小,让家人能饱食有暖衣,和睦邻居相互帮衬亲人家眷,物质贫乏亲情厚重...
我记起的老话:
走哪儿黑到哪儿歇
眨巴眼治成个瞎子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不打不成才
不蒸馒头争口气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姜是老的辣
砍柴上山 捉鸟上树
响鼓不用重锤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人心隔肚皮
宁给穷人打草,不给富人当小
.... ...
故乡是否还是你回得去的故乡,老话,是否还是你听得懂的老话,守住心灵的归宿,守住幸福的根。
今日好困,早点儿歇息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