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了一阵,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取消关注连岳,一位有社会影响力的自由作家,自媒体大佬。
有不舍,因为欣赏、追随他的思想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买他的书(《我爱问连岳》),看他在《上海一周》的专栏。我和他是同龄人,应该在差不多的中国社会背景或者教育背景下长大。读他的文章,曾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极大地认同他是一位理性的睿智的作家,勤奋、博学,在英文、财经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
应该说,他代表了社会的精英成功阶层,也代表了一种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因此他每天的读者不计其数,收到的点赞、打赏我连望其项背都不够,每篇文章成百上千条的留言评论互动几乎全部是赞同他的思想观点,这个不奇怪,我理解这些读者,因为自己也曾是这些读者群里的一员,这是他到达这个层面应得的。
偶然看到一两个和他唱反调的声音,他在文中说道:求求你们取关我吧。我想,即使一半读者取关他,也无所谓,基数大,他有骄傲的资本。
承认这是我自己思想的转变,连岳没有变,这些年。我清楚自己的思想发展走向,心里嘉许自己。
一周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弱小的我也想发声》,其实就是写连岳在他文章中的观点,我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最近好几篇他的文章,我都想得很多,只是无法从一两篇千字文里很清楚地表达出来,感觉作者的理性变了味道,只有赤裸裸的自我和冷漠。在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问题上,在我们这一代和父母一代相处相容的问题上,在志愿者(慈善事业)问题上,以暴制暴(对待坏人的有效工具是枪)的问题上等等,我的看法不同。
前两个问题在我之前的文中已提及,志愿者问题,我想应该提倡,虽然不少人并不同意,倡导者被作者讥为圣母。当今的社会人情淡薄,利益当先,利他主义反人性的言论时有听到。写作者不该提振一下人心吗?但这的确也是个麻烦事,毕竟作者忠于自己的思想比较重要。前几天有一个罗尔诈捐的事情搞得天翻地覆,人民日报也发文了。我没有点开任何一篇文章,不想看这个热闹,但对于作者批这些募捐者愚蠢,活该,我极不认同。
募捐者,出于善良的发心,不蠢,他的第一念爱心,付诸行动,用自己劳动所得的金钱去布施,值得赞叹,这件事就结束了。第二件事,结果对方是利用你的善心骗你的,于是你伤心气愤。我理解这种感受。但我这样看,因果对每个人都是真实不虚的,人在做,天在看。即使他用这种手段发了点小财,又怎样,是他的因缘。而普通人,捐了就捐了,也不至于把自己变穷了,不再放在心上比较好。最多下次要捐的时候,了解得更清楚些。
其实我们的爱心募捐,都建立在基本信任的基础上,毕竟我们我们本身不是慈善机构运作的人,甚至根本不认识,如果不信任,不捐就是了。看过一个报道,美国一个白领女子,在商场门口,被一人(流浪汉)求助,祈求她施点钱解决午餐和日用品,女子没零钱,就给了他一张信用卡。结果他真的买了这点东西,并拿了消费账单和信用卡还给这女子。而这张信用卡有50万的额度。惊呆了吧,虽然我们无法考证此事的真实性,欣慰的是,善良的人碰到了诚实的人,世界变美好了。普通人做不到这样,但不要怀疑,大部分需要帮助的人是真实的,如果有机会走出去做志愿者,就会亲眼看到。现实生活中,没有基本的信任是很可怕的事情。
世界已经够冷漠了(冷漠是美德的守护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智慧。作者原话。),无需雪上加霜,增加一点温暖比较好,这也是人心(人性)所向,极端利己主义能走长远吗?所以行善布施这件事看你怎么看待。有钱人捐出一个亿和穷人捐出100元,这个善良的心是没有分别的,一旦捐出,这个发心已经完美,无论受施者感恩还是不感恩,最好无需再挂心上。慈善募捐不是强制,更加不应该有均贫富的想法,因为富人的财富,也是通过知识劳动和时间积累的。因此,无论是谁,只要有善良的发心,就应该赞叹。
再说说以暴制暴这个问题,看似公平的较量,其实并不解决问题。美国有不少州,法律允许公民持枪,原本是为了保护好人,在受到坏人侵害威胁的时候,可以拿枪自卫,结果是,很多无辜的人,依然受到严重伤害,所以这种方法并不究竟。教导人们以平和和爱的方式与人相处,同时,对实施伤害的人,以法律的方式严惩不贷,也许是不究竟的方法中,比较好一点的方法。信仰的力量能起到一些作用,但不能绝对,因为信仰也不能强制。
我虽有不同与连岳的观点和看法,并不妨碍我依然认为他是很厉害的作家,受人崇拜,他的关于两性情感的看法和解释还是相当正面积极的。名人的好处真是不少,连他换台车,都有很多读者追捧。对于绝大多数,依然是他的铁杆粉丝的读者们,每天能够读到自己喜爱的作家的文章,毕竟是件快乐的事情。若要真正从文章中受益,则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否则容易流入人云亦云中,受益则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