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性本善,也有人说人性本恶,但我更赞同的是另一种观点:人性有其两面性。坏人也有待人好的时候,好人也有做坏事的时候。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大多是以所认为的道德观为主线,但是其支线往往繁多复杂,也许因此,成人的世界中好坏就不那么容易判了吧。
人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大概也是佐证了这一点。孩子本身有两面性,也有可塑性,父母的启蒙,不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无关乎学历高低,而在于三观的指引。
从小到大,我都是家长眼中的乖乖女。但“每一个好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坏孩子”,这句话我还不能确定对不对,至少在我看来是有道理的。
初中时期,与我要好的朋友中,有一个就是人们眼中标准的坏孩子。她早恋,男朋友换的比教科书都勤。她喝酒,还常掺合打架,整天和学校里那些所谓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当时的我呢,在班里的成绩是前排的,她呢,是倒数的,所以我那时的班主任知道我和她是朋友的时候,惊讶得不得了,由此也发生了许多事。但我今天想提一提的是作为一个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与这个坏孩子在一起的感受。
我开始跟她一起玩大概也是偶然,只是帮了她一个小忙,借了几张餐巾纸吧。我是那种不带餐巾纸就没安全感的人,久而久之,我仿佛就是餐巾纸的代名词了。她呢是那种不喜欢带,要用了就问别人借的人,所以也会问我要。说出来别人可能不信,我这个乖乖女其实蛮喜欢她的性格的,挺直接,虽然常掺合打架,可是至少她们在维护自己所认为的义气,哪怕看起来很幼稚。可能是因为我不把她当异类排斥吧,久而久之,她跟我越走越近了。后来才知道,这个坏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爸爸脾气不好,她学习不好,不听话,就会拿皮带抽她。可是那个年纪的孩子本来就叛逆,她爸爸越是打,她就越不好好学习,越惹事。我开始有点心疼她了。而她对我也很好,虽然她身边有些人是不太正经,可她从不带我去乱的场合,也不许别人欺负我。就是有时候她不开心了,我们会聊聊天。我是真的感觉到了她的好,那是来自心底的善意。但是年少的我们终是抵不过命运的安排,后来,她辍学了。等到我上了高中,偶然在车站再见到她,她已然换了一副模样,浓妆艳抹,装扮奇异,很难辨认本色样貌了。
一个人开始时并不自带标签,就像我曾遇到的那个女孩,她本来并不是真的坏孩子,其实她也很无奈,父母的离异与父亲的蛮横让她无法释放自己心中的苦恼,可当她用不恰当的方式发泄完,她又将遭遇外界新的误解,恶性循环,真的走上了坏孩子的路。
身边遇到的人越发多了,我观察思量了很久,有了一种想法:一个人如果不能把自己心中的坏孩子用适当的方式去释放,那么迟早有一天,心中藏着的压抑许久的坏孩子将会冲破重重阻力逃出来,结果就是,他会迷恋上一个坏孩子,亦或者自己变成一个坏孩子。所以,当一个人能用适当的方式去释放心中的坏孩子时,他才能成为一个没有心理负担真正的好孩子,而不是照着别人的标准,美化伪装起来的好孩子。而父母,很可能是这些不同结果发生的助力因素。
真希望更多人有这种想法:有的时候,做人自然比看起来好更为重要且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