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已经拉开了序幕,今天我来聊聊的不是美国大选的细节科普,而是通过四年前奥巴马一个竞选的细节套路,展开浅谈通过社会认同原理来发动大众力量,达到自己预期目的。这个套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奥巴马获得了直线上扬的选票,并最终成功当选上一届美国总统,这个套路最初来自于罗辑思维节目《细节》的一个例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套路大概是这样的:在奥巴马的竞选团队与别的总统竞选团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团队想出了一招,通过数据分析,定向向一些选民发送邮件,这份邮件不是简单地鼓动这些选民去选奥巴马当总统,而是提供一个功能,让他们查询一下全国有多少同名的人选投了奥巴马,仅仅是这么一件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事,却事后被定为本次选举很关键且成功的一个细节。为什么这个简单的功能能让选民更愿意去选奥巴马做总统呢?这里就谈到了一个叫社会认同原理的东西。
所谓社会认同原理,可以浅显地理解为从众心理,它满足了人的三个心理属性:
1、希望高效率进行决策;2、获得他人认同感;3、积极审视自己;
高效率进行决策
惰性与贪婪是成双的人类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高效且低成本的方式解决问题,社会认同原理就是让你知道大部分人在做着怎样的决策,而每个人总是潜意识地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是错误,有那么多人陪着我错,那种自责感也会减少一些。
获得他人认同感
早在许多年以前远古人类已经是群居动物,大家有着相类似的属性才会走在一起形成一个部落,有些远古人类因为感染疾病而变得与别人不同就会被部落的人排斥甚至是杀害,因此为了能在部落里存活下去,甚至在部落里获得一定的地位,前提是要保持与他们相类似的行为。
积极审视自己
每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都需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更好地审视自己。而社会认同原理就是通过外部消息刺激自己,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并推动自己做出相应决定,而不是像原来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社会认同原理已经被很多广告宣传用得十分透彻,比如英国政府曾通过一个文案宣传语的优化,是的税收率由原来的50%上升至80%,标题语大概内容就是“按时缴税的人有多少多少”;如果这个例子觉得并不那么震撼,那么我再举个之前在知乎看到的例子,美国烟草业在刚刚兴起的时候曾用过比较无耻的文案广告“经过调查,XX烟是最多医生的选择。”;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医生中吸XX烟的人占比最多,而广告语却看起来许多医生都在吸烟,既然医生吸烟,那么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个点就会被抛到脑后。
社会认同原理也可以被很好地应用到产品运营上,比如很流行地大数据分享,比如你在淘宝上累积败家了多少钱的H5病毒营销活动,也是利用到社会认同原理。但是社会认同原理如果使用不恰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过多的欺骗,如果被用户发现,负面影响将是双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