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一座山上有一个红色的十字架,另一座山上有一间小房子,第三座山被白雪覆盖。实验首先要求被试者面对模型而座,然后放一个玩具娃娃在被试者的对面,也就是模型的另一边,要求被试者指出玩具娃娃看到的三座‘山’的样子,结果发现这个玩具娃娃看到的和被试者看到的一样。由此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用这个实验来说明幼儿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只从自己的立场来看世界,不仅如此,他们还假设其他人眼中的世界与他们眼中的一样,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自我中心并非是自私,而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有限视角。所以,当你和一个处于2—7岁的孩子打电话时,孩子也许仅仅用点头来回答你的问题,不说任何话,没有意识到你是无法看见他点头的;还有更有趣的例子是,一个遮住自己眼睛的孩子认为别人也看不见他。由于自我中心现象的存在,皮亚杰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够完全体会他人的感受或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由此三山实验可以看出教育这个阶段的儿童,应是以直观的形式来陪伴和说教,若是做错了事来讲意义是没有用的,而是清晰明了的告诉他要怎么做,或是明确的看到惩罚,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还具有思维的不可逆性,知道A=B,不知道B=A。不能以我们的思维认知来轻率的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而是多去直白的表明对和错,准确的指导孩子的成长。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