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运营容易不被重视?》,讲述了当前运营人员薪水低,工作像打杂,还不受公司管理层重视的现状。
不错,在许多互联网公司,运营常常是最被忽视的部门,不少公司甚至没有专门的运营部,运营人员分在产品部里,跟着产品经理后面做事情,甚至有的用户运营的职位还隶属于市场部。
许多运营初学者刚进公司,没有专业的运营人员带,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产品布置的工作,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运营是份低端的工作,从而把产品经理当作自己下一步晋升的职业目标。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许多运营人员在跳槽的时候都争破头要转去当产品,以此看作自己职业生涯的晋升。
曾经有位朋友,从腾讯出来的,背景很好,跳槽去一家创业公司,也就顺利成章地从运营转为产品。虽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聊总能聊上几句产品需求、用户体验什么的,但是落到实处,逻辑清晰的原型图、细致琐碎的需求文档不是会说几句漂亮话就能搞定的。几个月下来,她做得一塌糊涂,产品、技术、设计天天撕逼,产品怪技术有bug,技术怪交互没做好,最后公司只能把他调去做运营,他还每天一脸的不乐意,觉得再做运营是件挺丢人的事儿。
实际上,很多人并非有前者这样的好运气,应聘的时候转岗失败,无奈之下只好重操旧业,却都觉得做不了产品再做运营是职业生涯的退步。
为什么运营这么不讨喜,活生生变成了产品的陪嫁丫鬟?
一方面,这是因为运营的从业低门槛造成的,你会写东西就能做微博、微信的新媒体运营,服务态度好点就能做用户运营与维护;
另一方面源于许多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基因,不是偏技术就是偏产品,所以将公司打造成了“产品驱动运营”式的组织架构,从而造成了对运营工作的忽视。
这一点,工具型产品的公司表现尤为明显,许多工具型产品在转型的路上就是输在了不重视运营上。社区型产品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内容属性,然而许多工具型产品刚开始从工具的刚性需求切入,慢慢带来庞大用户与流量,接下来的留存其实就在至关重要的运营上。然而,他们却把精力还放在产品上,固执地认为把产品体验做得再好一点功能做得再多一点,用户就会越来越多。殊不知,用户有了,却留不住,就像漏斗一样,水越接越多,漏得也越多。
运营看似没有门槛,貌似人人可做,但是能做好的简直太少了。尤其是到了产品后期,一个成熟的产品,理应是由运营来驱动产品的。这里特指运营驱动型产品,如今市面上绝大部分产品都是,没有太多技术门槛,最后拼的其实就是运营。
说白了,产品只是搭架子唱戏,架子要美,戏也不能太差吧!
林凡一,曾混迹媒体,自认最不靠谱的财经记者;曾浪迹天涯,路痴一枚漂了十八个国家;现投身互联网,任职高级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