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里的角色,每一个都是熠熠生辉,但如果要挑出一个最古怪的,那就非于振甲莫属了。
他是清廉如水的好官,爱民如子,但他同时又意气用事,固执拘谨,常常好心办坏事。
其实振甲并非他的名,仅仅是他的字,他本名于成龙,字振甲,号如山。那个清廉如水,直声振天下、和他同名同姓的则是他的堂兄。大小于成龙,同为康熙朝名臣,成了一段佳话。
说实话,于振甲的本性不坏,而且是愿意听劝的。他所在的桃源县闹饥荒,陈潢建议他去抢官粮,一开始他表现地异常愤怒,但在经过仔细的权衡之后,终于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只要能帮助老百姓度过难关,他是无所畏惧的。
但在黄河汛期来临时,不论陈潢靳辅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却怎么也听不进去,不愿意毁掉堤坝泄洪,保护上游萧家渡,以至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灾难。
同样一个人,为何会突然间变得如此固执呢?
这就不得不提他的母亲了。于振甲从小失去父亲,全靠母亲一手带大。他能考中进士,一身学问,全来自于母亲的悉心教导。在于振甲心里,母亲不仅是他最亲近的人,还是他的精神支柱。母亲的话,他丝毫不敢违背,更不敢有所怀疑。
在母亲的指点下,于振甲每晚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按照程朱理学的教导,存天理,灭人欲,学做圣人。
这种反思克己的功夫让他行得端坐得直,但也使得他养成了胶柱鼓瑟的观念和刚愎自用的心态,不敢对前贤的想法提出任何质疑。
所以于振甲认为治水就应该按照大禹传下来的方法,堵塞缺口,加固堤坝,黄河自然不会决口。他认为任何改良创新都是离经叛道,包括陈潢的束水冲沙,更被他当做是对圣人的玷污。
靳辅请出王命旗牌,逼得于振甲不得不暂时妥协。但在陈潢要带领河工去挖堤坝泄洪时,于振甲又反悔了。
他的本心就不同意陈潢治理黄河的所作所为,更何况他母亲坚持不肯离开桃源县,这让他这个大孝子怎么能一走了之。
于振甲在桃源县很有威望,百姓都愿意跟随于振甲拼死护堤,这样一来双方就僵持住了,错过了最好的泄洪时机。洪灾爆发,下游三省遭到重创。
于振甲是幸运的,不仅没有被贬职,而且还升官了。皇帝为何没有处分他?因为于振甲的官声太好了,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一心要开创盛世的康熙怎么能将一名好官送入铡刀之下。
更何况,黄河泛滥,陈潢提出的破堤泄洪方法到底管不管用,谁都没法保证。在一般人眼里,于振甲成功保护了桃源县百姓不受侵害,是有功劳的。
于振甲被派去灾区赈济灾民,他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动。那么他会就此了解靳辅陈潢治河的良苦用心吗?
还真不一定。他始终还是那个规行矩步的道学先生。
接下来,于振甲还会和靳辅陈潢发生更猛烈的冲突。陈潢曾经说过,等你当了河道总督再说吧。这一切很快会变成事实。
受到朝廷上的党争影响,靳辅陈潢会被撤职,而于振甲则会接替靳辅成为新一任的河道总督。靳辅和陈潢治理黄河的创举将全部被推翻,黄河也将再次泛滥成灾。
于振甲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醒悟过来,但一切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