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来,一直在坚持解读罗胖每天的语音60秒。觉得很有收获,即学到了知识,也加强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利用导图的方式去进行呈现,增强了自己的视觉思维,真是收获满满。具体的成绩汇总如下:
Tina解读:
这篇给我的最大感悟是在于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敢于面对现实的世界,来不断的调整自己?还是一意孤行,像驼鸟一样,把自己的头埋在地里,去自欺欺人。这让我想起柯达公司的破产事件。柯达公司一味地信仰技术主义,过分依赖国际制度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以此攫取垄断利润,完全忽视市场的变化,偏离了市场客观竞争事实。其定位的失误,导致了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失误,从而难逃破产的命运。
我个人认为不愿接受真实世界的反映,拒绝去改变的根源,还是恐惧。摆脱“自以为是”陷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视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永远存在。
Tina解读:
从文中的企业员工当着一个外人的面这样说话,而领导并没有什么反应,可以看出他的这种行为是被认可的。这种不顾外人感受的行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这位领导除了有这样的不当行为,必然在企业中还会有别的不当行为,甚至可能出现“一言堂”的情况。这让我想起“霍桑效应”。霍桑经过实验,发现公司内部不仅存在正式组织,也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指员工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情感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团体。有时非正式组织的威力比正式组织还要大。而一旦领导有什么不当行为。它往往会先点燃一个非正式组织,而且会燃烧得很彻底。把这种不良风气迅速向其他非正式组织传递。搞不好,很快就会把整个组织攻陷。
所以我个人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决定了公司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Tina解读:
对于本次罗胖的观点不是很认同,只能说是大部分公司是这样的模式:一个组织的样子,不是由价值观决定的,而是由它获取利益的方式决定的。从我的认知来看,很多时候一个组织的样子,还真可能是由领导的价值观来决定的,它获取利益的方式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模式,但它的组织里的人所呈现的自发动力并不比新型公司要差,因为老总非常重视以人为本,在很多方面虽然靠制度化和流程化,但还是会有很多真正人性化关怀的东西。例如:德胜洋楼。一家把管理当作一种教育: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反复教育过程,把农民变成绅士,把小人变成君子,把管理贵族变成了精神贵族的企业,而这一切正是基于它的创始人聂圣哲认为只有得到尊重、拥有尊严感的员工才能尊重工作,把自豪感带到工作中的这一种价值观,才形成了这样一种让日本管理专家都称赞不已的管理体制。
由这个模式,我自己又想看看人的认知是不是取决于人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同,发现也是可以套用的。你的认知方式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相信呈现出来的人的认知状态和程度应该也会不一样。
Tina解读:
文学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很多东西,他们可以从里面找到共鸣、了解人性,好的书籍还可以点亮他们的品质和指引他们的人生。这让我想起最近一直在和孩子一起聊的《三国演义》,刘备为什么最终能成王,而张飞却只能是一员武将。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时,是学习刘备的沉着冷静,还是和吕布一样,冲动行事。用这些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孩子,比空讲大道理要强的多,而且孩子更容易理解。所以从来不敢小看文学所带给孩子们的意义。
Tina解读:
从4G到5G,不仅可以加速移动支付的应用,而且通过其它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使用,使其成为其他产业的加速器和革命者。如服务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催生了共享经济(共享单车);制造业和互联网的结合,出现越来越多的可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农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农业的管理越来越高效等等。但是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对能提早看到未来的眼睛和一双能及时抓住机会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