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一天阅读一本书是可以实现的
最近在进行时间管理和阅读能力的主题探讨,当看到战隼老师提到从2011年开始每天阅读一本书,379天看了419本书,写了378篇简评。我就希望尝试一下可能性,按《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认为一天阅读一本书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你拿到一本书时,是充满专注和渴望的,也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兴奋,而这正是阅读有效的前提,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
我阅读《从0到1》全部完成一共用了约6个小时。分为了三个时间段,中间还有其它工作和休息等时间。这个尝试给了我更多的信心。
方法:首先,按《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检视阅读
看序言、前言、目录、浏览一下全书,尤其是看目录时,想一下“作者为什么用这个结构来安排此书?”
从序言与前言中得到的信息:
1.彼得.蒂尔(作者)是谁?硅谷创投教父。象征着美国异想天开、特立独行但又脚踏实地、从无到有的精神。标志性投资:做的是探索宇宙的火箭、取代人类的机器人、高层算法的人工智能等。
2.彼得.蒂尔(作者)的观点:本书是关于如何创建新公司。照搬他人模式要比创新容易,但这只会使世界发生“从1到n”的改变。创造新事物,才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创新才能让蛋糕做大,从1到n只是复制。
3.本书来源于作者所教授的斯坦福创业课程笔记整理。
从目录中看到的结构信息:
第1-3章:先说未来挑战,以及过去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所有成功企业都是不同的;
第4-8章:竞争的危害,要建立垄断才有未来,必须发现和探索一个秘密。
第9-14章:讲解了企业经营从创业的基础、文化、销售、行业选择、创始人等关键要素。
结语:相信“奇点”,相信可以通过创造新技术,打造更好美好的未来。
其次,阅读一本书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主题:企业经营要长久并且持续盈利,必须要避免竞争,形成垄断。垄断才能“从0到1”。这里的垄断,指的是创造性垄断,既使大众受益,又可以带来长期利润。创业前期通常需先在小规模市场形成垄断。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作者经常问面试者的重要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它人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贯穿了本书的许多章节。好的回答,是尽可能让我们看到未来。我们也经常问一下自己,以找到大众观点之外自己的独立思考。
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是不同的,企业失败的原因都相同:无法逃脱竞争。竞争使人关注过去、重复过去模式,使人产生幻觉,去抓一些不存在的机会,竞争使人分心。
非垄断者通过把他们的市场定义成各种更小市场的交集来夸大自己的独特性,而垄断者通过把他们市场描述成若干大市场并集来伪装他们的垄断性。
如何理解人类与计算机的关系。人类与计算机是互补的。人类有意识,擅长在复杂情境下做出决策,但不擅长大量数据处理;计算机恰恰相反,擅长高效数据处理,却很难做出人类的判断。
只有新技术,超越我们理解范畴的新技术,才有人类加速腾飞的未来。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要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阅读一本书》中对此问题回答时的提醒,除非你已经非常深入解了作者在说什么,才有可能提出有价值的批评和判断。因此,回答第(3)个问题,我们还需要时间和反复阅读。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学习到了创业公司的思维运动是“质疑现有观念”,虽然大部分中小企业者创业,仍然避免不了在竞争中生存,但持续保持清醒,寻找“小市场中的垄断”,就会有方向和目标,也能知道何时是机会来临,不会盲目做牺牲者。
更加坚信“要在艰难的创新上投资,才有未来。”没有捷径就是捷径。
创业公司的步骤和关键要素,有重要启发的部分。例如:合伙人、团队文化。
其它知识点:
1.企业经营三境界:第一层境界,企业只会制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产品有生命周期,市场有饱和度,利润有限,只是量变;第二层境界,企业创造了良好组织基因,实现了纵向传承,但进化只限于企业内部;第三层境界:企业创造了社会基因或者思想基因,跨越企业边界,实现横向传承,这就是质变。
2.幂次法则:也叫“80-20法则”,由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在1906年提出,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幂次法则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其规模与次数成反比,规模越大,次数越少。爱因斯坦宣称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发现,甚至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不要低估了指数级增长。
3.奇点:物理学、宇宙学中的概念,1970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等人提出“奇点定理”。奇(qí)点,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雷.库兹韦尔,最负盛名的奇点理论家,在更多领域追求指数级增长,坚信能够建立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未来,他认为“奇点已经临近”。
百天写作第27天。阅读是与智者对话,目的在于提高理解力。
读书笔记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所学所思。阅读是知识输入,写作是知识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