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主人公梅二十年多前是一名中学教师。刚结婚时,因为条件不好,没有房子,暂住在婆婆家。小姑子小她几岁,任性泼辣。没孩子以前,因为专注于事业,梅与公婆、小姑子的交集不是很多,彼此并无更多的摩擦。
生下小孩后,家里和谐宁静的节奏被打乱了,小姑子时不时以“孩子哭声大了、家里太杂乱…..”等各种借口刁难嫂子,婆婆也开始抱怨、指责。梅知道那种寄人篱下的痛苦感受,她默默忍受着,从没有回击过婆婆和小姑子一句话。
梅不是逆来顺受,她是不屑因为这些家庭琐事而影响彼此之间的和气,她一直在努力着,希望有了自己的房子早点搬出去。
小姑子嫁人后,这个家暂时安静下来,再也听不到小姑子噪杂的指桑骂槐声了。这样相对安稳的时光仅仅过了一年,小姑子生下孩子,从婆家刚坐完月子,准备回娘家住一段时间,正巧也面临着儿子的中考,为不影响儿子学习,梅与小姑子商量,看能否等中考结束后再回娘家,那知小姑子毫不退让,对着嫂子说,这是我家,想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回来。梅默不作声,选择了退让。她不想让一家人彼此成了仇人。
小姑子带孩子回到了娘家,这个家平静的湖面上再次泛起了涟漪。明知道侄儿正在紧张的备战中考,任性的小姑子依然我行我素,对梅一家人的骚扰达到了极致。晚上嘈杂的音乐,歇斯底里的喊叫,看书学习的儿子,受不了小姑一遍又一遍的干扰,被迫无奈中,梅提出了意见。
结果那天的饭桌上,小姑子泼了杯子,饭菜都摔了。指着梅说,自己没本事搬出去、没钱就闭嘴。本就偏心眼的婆婆,把所有的牢骚、怨言都对准了梅。
那一刻,梅彻底寒心了。第二天,她租了房搬了出去,连同所有的委屈、愤怒都从这个家带走了,她甚至都有了和婆婆、小姑子断绝关系的想法。
后来,梅更加专注于业务工作中,因教学成绩突出,一步步从学校到教委,被提拔为市教科研中心主任,儿子也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就在梅事业一帆风顺之际,婆婆、小姑子一次次主动找上门来进行道歉。梅何尝不清楚,如今自己不再是以前那个怯怯的、没有任何地位的小人物了,职务上的升迁、生活环境的改善,是自己辛勤努力的结果。她一次次地回避着婆婆、小姑子的谅解,她一直以为她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她心中的坚冰绝然不会被融化掉。
其实,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毕竟,多年沉在象牙塔中进行教学科研,与社会外部环境的隔离,梅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很低能。儿子的婚事,一直就是小姑子在张罗。从婚前筹办、新房装潢、婚礼策划一直到婚礼圆满结束,梅的内心开始起伏。三年来,婆婆、小姑子的愧疚和诚意,最终将梅内心的坚冰消融殆尽。
细数身边,总会有讨厌的人存在。嘴上说“我讨厌……”其实我们背后都可能是被别人讨厌、被别人非议的对象,不论是职场上、家庭里、朋友圈、传播媒介上都会产生。
之所以有最讨厌的人存在,因为那也是个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我们生而注定不完美,有那么多残缺、所以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接纳、学习别人。人性的力量恰恰在于绝对反击,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喜欢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也是对待周遭事物最好的方式。
十年前,还是我事业的黄金时期,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遭受了人生中的一次挫折。事后,我从别人口中得知,某个重要领导说了我很多坏话,我没想到,在我心中备受尊敬的他,竟然是这样的人。从那时起,他就像我心中的一个幽灵,不想看到,也不想听到他的一切,他成为了我最不喜欢的人。
我喜欢的人约略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在这以后,我又结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逐渐地,我将那个“领导”淡忘在了脑后。不成想,7年后,又一个偶然的机会,工作上的原因,我不得不和他有了直接的交集。第一次汇报工作,我硬着头皮走进了他办公室,其实,抵触的内心一直在忐忑中捱过,而他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平静的外表下看不出有任何心理波动,好像是我心里有鬼一样。
因为交集的因素,办公场所又相互临近,与他会面是必然的。即便汇报工作,我也是用讨厌的模式来换取某种平衡和平等,不知道他能否看出我心底的那份厌恶。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经历的一些事在逐渐地淡化我对他的看法。一次,起草了一份比较重要的材料,当我把成稿递到他手上时,他认真地进行了审核,我看到了他翻来覆去阅了好几遍,分明是不满意某些段落,又想不到更好的修改意见。后来,他把材料放搁下,问询了上报的时间还有一天,便对我说,明天把修改意见告我。我想,也就是领导随意一说,也没太在意,第二天中午临下班,他把那份修改的密密麻麻的材料拿了过来,我才知道,一晚上的他加班了好长时间进行了仔细斟酌,而且,修改后的材料,条理清晰,逻辑性更强,而且更有针对性。
那一刻,我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在涌动、薄发……
有评论家说:最讨厌的人是世界的另一个我。此话不假,最讨厌的人的优点是有待发现的幽灵。现在,他已经退休离开工作岗位了,偶尔也会遇到他,彼此寒暄几句,但对他的那份芥蒂早已荡然无存。
心宽一尺路宽一丈,敞开心胸善待他人。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人是完美无缺的,即便是令你讨厌的人,都要学着放下成见、放下爱恨试着去喜欢他们,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这种喜欢是发自于人心深处的另一个生命深切的理解、关爱、体谅与敬重。
【意之所之,随即记录,因其前后,无复诠次,捕获思想火花,分享读书感受,担当一份恪尽职守的警察情怀,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谨言策行”。微信号:hhcgj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