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姑娘说:想人想得厉害时,也是淡淡的,像饿了许多日的人闻到炊烟,但知道不是自家的。
我觉得这话说得很贴切,也极爱听这种微妙却深入人心的文字。也许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对于那种经常仗着“我想你”的借口打电话闲聊的朋友,我总是没好脾气的。我以为,想念是需要距离的,也是不必为人知的。有人问我想不想他们,我就觉着,你不离我远点,我怎么想你?
以前有不少朋友几乎天天打电话给我,每次我接到电话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有事吗?”然后对方总是很无奈地回复我“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当然不是。只是我这人比较直接,有事时打电话直奔主题,无事时极少打电话闲聊。我总觉得,我不会有太多无聊的时候,即使有,那也是用来休息或者读书,不至于无聊到打电话闲聊。所以有人因此觉得我太过正经、不易亲近,连我几个长辈也多次针对这个问题教育我,可我好像并没有要“改过”的意愿。后来接电话,我便先不做声了,朋友打电话过来自然有他们想说的话,我只需安静地等他们先开口便好。不过真实的情况是——若是在饭点,他们第一句话便是“吃饭了没?”若是在晚上,便换成“睡觉了吗?”若非饭点也非晚上,就变成了“在干嘛呢?”这可惹火了我,每次接电话都是这么几个问题,还几乎天天给我打电话,甚至还有的一天打好几个电话。我没吃饭你给我做吗?我睡了你这不是摆明了吵醒我吗?你打电话过来就是为了知道我在干嘛吗?那时候,那些永不疲倦的电话,我都当作是一份调查报告或者是他们给我汇报一天的情况。渐渐地,很多朋友被我的“不耐烦”给“打发”走了,有些甚至不敢再给我打电话了,免得自讨没趣。
多少时日之后,我才明白,我的冷落拒绝了多少朋友的亲近。那些有事没事的电话,无非是想听听我的声音,联络联络几日间的感情;那些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无非是想了解我的近况,也让我了解他们的近况,无非是想走近我的生活,也让我走近他们的生活。
我曾经“抱怨”通过我而互相结识的好几对朋友共结连理却没只会我一声,但闹矛盾时又来找我当和事老。其实这怨不得他们,完全是我自己造成的。前者,也许我连他们的电话都听腻了,他们还有机会把恋情告诉我吗?说不定他们还担心在我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呢!后者,那是对我这个中间人的信任与信赖。能在别人“蒙难”时成为他们“求助”的对象,这不正证明了我们之间牢固的友情吗?
前段日子,有个多年同学的妈妈请我去参加他们的订婚仪式,让我们见证他们之间八年的恋情。这是迄今为止我知道的朋友中唯一长达这么多年的一对,还是到这时候才知道。当时我挺失望的,男、女双方都与我相识多年,时至今日我才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历经八年。但转念一想,不值得高兴吗?一则是为这难得的“八年长跑”;二则是为了我第一次去见证同龄朋友的婚礼。虽然我很多同学都已经成家了,但因为我还在校读书,所以每次都没能有幸成为被宴请的对象。这次是同学的妈妈来请我,不是很大“面子”吗?前些年,朋友还总是说想抱我一次,以后每次见面都说“还欠着一个拥抱呢!”转眼间,他们八年的感情终于修成正果,日子过得真快,但友情依然这样坚实!真是值得开心的事!
也许我还是没有办法短时间内成为惹人亲近的小妮子,但我以后不会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臭架子了,因为我开始明白:那一根根电话线的另一头,是我最珍贵的朋友;那一次次的嘘寒问暖,是朋友最朴实的关怀;那一声声的“我想你”,是朋友想念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