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数九冬至天,
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
子线从南向北回。
时至冬至,昼短夜长,数九寒天。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冬季中第四个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自冬至起,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冬至意味着寒冬时节的即将进入。民间也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计算“数九寒天”。民谚有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在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因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在冬至时的生活习俗各有不同。在北方大多数人都有吃水饺的习俗,我们这里还有喝羊肉汤,铁锅炖大鹅等;而在南方的大多数人则是有吃汤圆的习俗,也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民间历来都十分的重视。冬至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日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二十四节气和中国传统节日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也不亚于春节。所以民间对冬至的习俗也颇有讲究。
每年的冬至日,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据说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说起冬至的饺子那叫一个热闹,家家户户的厨房里便上演着包饺子大赛,和面的和面,擀饺子皮的擀皮,拌饺子馅的拌馅……最后一家人围在桌边连说带笑地包着饺子,一排排千姿百态的饺子就这样被人们包好了,等待它们的便是开水煮了,配上一桌精美的菜肴:铁锅炖大鹅、孜然羊肉、叉烧肉、香酥羊排、软炸虾仁……最后再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这顿数九寒天的“消寒餐”也算完美了。
关于冬至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很多地方已经淡化了,而我们这里依旧留存。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甚是美味,大为赞叹,从那以后,就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如今这一食俗在部分地区还有所保留,每逢冬至日,我们这里就迎来了吃羊肉,喝羊肉汤的高峰期,人们买来新鲜的羊肉,依照自己的喜好做各种美味,让羊肉也能在冬至的餐桌上留有一席之地,羊肉本身滋补,吃羊肉,喝羊肉汤可以暖身,从而抵挡这数九寒天的酷寒之气。
冬至后,全国各地气温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切勿着凉,尤其当下的特殊时期。室内要保持通风换气,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滋生、繁殖。多吃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增加身体的抵抗力。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情,适当进行户外锻炼,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冬至后的“三九天”,天气寒冷,体内的阳气刚刚生发,还比较弱小,此时的养生,要注意调节体内平衡、顺应自然,注意躲避寒冷,适当运动,多多休息,心情平稳,养护自身内刚刚生发的弱小阳气,使其利于以后的生长繁盛。
吃了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过了冬至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的功效,所以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佳时机。但不可随意乱补,进补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方法对了,效果极佳。方法错了,适得其反。
今年的数九寒天注定不平凡,愿这个冬天爱与快乐同在!祈愿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冬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