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01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在和孩子们讲 “ 灰姑娘 ” 的时候,小孩子们对后妈深恶痛绝,认为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这时候老师说到:对于辛德瑞拉(灰姑娘的后妈)她确实是一个心地坏透的女人,但是对于她的亲生女儿们,她却只是个一心想让她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好母亲。
这个故事带给人们的震撼点是什么呢?
是从小教会孩子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人或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不存在着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
02暴力沟通的四大根源
道德评判。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有没有说过“你这个人怎么能这样?”“真是太自私了”等等之类的话?那你为什么会下意识的就认为是别人是不够正确的呢?那是因为别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你的价值观不符合,那他就会被认定为是不道德的或者邪恶的。
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批评人。
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而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应出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不要轻易地进行道德评判,因为你的评判标准是基于自我的惯性思维所做出的而非基于真理。即使基于真理,又有什么权利进行道德评判呢?
进行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去做比较吧。以别人的优势来对比自己的短板,那说明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世界上是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你执着于拥有和别人一样的优点,那你会陷入循环痛苦的怪圈。
比较作为一种意识和思维,是锋利的双刃剑。合理恰当的比较,能够让我们成长的更快;不合时宜的比较,往往会滋生仇恨、嫉妒、矛盾等负面能量。
回避责任。
主动回避责任是人类的潜意识行为。生活中充满着“不管我愿不愿意,这些事情我都不得不去做,我不的不去上课”这种淡化个人责任的言语,以及,“你让我伤透了心”这种忽视自己内在情感根源的人。整天生活在这种氛围的环境里,时间久了,我们会变成什么模样?
但是我们可以用负责人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比如“我不得不去上课”改成“我必须去上课,不然我将期末挂科”。
强人所难。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会隐含着威胁。“你最好去怎样,否则会怎样”,看多平常的一句话,但是却使别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往往是强者惯用的手段。
我们大多数的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批评、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常持怀疑态度,以至于忽视我们的内心世界。
But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