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省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意思是人刚出生的时候软软的,死的时候是僵硬的。草木活着的时候,轻轻一捏就能渗出水来,而死亡时花枯了,枝叶也干了。所以老子得出结论,强硬是死亡的信号,柔软是生的气息。
细思极恐,想来很多时候都是以柔制胜的,如此才有了以柔克刚等一系列词语。小到个人的为人处世:你经常会发现无论有多少人在你身边,也一定是有一个平时各种柔弱、但是跟很多人关系都交好的人,你也会发现在夫妻情侣关系中,女性女性对于伴侣的态度越是柔软,两个人的关系就更为和谐,而两个同样强势不懂示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或是不欢而散,或是硝烟战火,总之两败俱伤。大到国际交际,中国的外交政策就是这样的,对外展示友好,和平共处,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人们觉得软弱的“坚决反对”的声明来解决问题,于内也在不断加强国防,中国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之后明白一个道理:战争无论结果胜负都是灾难。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往往采用示弱的方式不断自强自立,求得更大的发展,所以才有今天中国作为大国在国际的声望。
再联想到《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四朝老臣,每一代君主都想要置之死地,可是都没有做到,为什么?因为他从来就懂得如何示弱,懂得收敛。看到柔软与坚硬的话题,我才想到那只叫做心猿意马的乌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镜头。原来司马懿早在年轻的时候看到这只乌龟就想到了坚硬与柔软,龟能长久其实就是因为它是坚强与柔软的结合体,司马懿本身是坚强的,但是它看到了龟在某些时刻缩头能自保,学会了龟的柔软之后成就了他屡次脱险,成为四朝老臣的名声。
再想到的就是领导前两天的一句教导:话要软说,事要办硬。其实柔软与坚硬本是对立,但是柔软或许总是真正长远意义上的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