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思维、心理与其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影响,在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得到满的情况下,孩子的发展一般是积极、乐观、健康的。而在这两个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心理、思维、行为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溺爱不是爱,而是爱的缺失。
所谓的爱,首先是契合孩子成长的关注、关心,其次能在孩子的成长方面给予引领、指导,再次要帮助孩子树立主流的、积极的道德品质意识。
但是有些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并没有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从而导致孩子心理、思维、行为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时间一久,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时再去指导教育就很麻烦了。
更严重的是,家长因为溺爱孩子,在孩子犯错时帮助孩子将问题归结于外因,而不是帮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问题。父母教育孩子存在分歧的家庭、孩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人类的心理行为很有趣,总是寻求安全,当孩子发现说谎、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等不良行为可以让自己避免惩罚或者难堪时,他们往往会采取这些行为,久而久之,我们提到的“坏习惯”就会出现了,孩子们也会把这种不正常的思维视为正常思维。
小糖同学经常与同学发生摩擦矛盾,经常被别人告状。到了我跟前,当别人叙述完事件的经过,他会一条条地予以反驳,而且大多数的反驳都是无理的,他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别人的身上,而自己却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
小糖的这种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交,与同学交流不畅、,随时可以与同学产生摩擦、矛盾,给人的感觉非常自私,其实小糖这种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受其成长环境影响。周围亲人的溺爱是造成小糖这种自私行为的主要原因。
惩罚是导致孩子撒谎的主要原因。
数学课代表将未交改错本的名单给我,我挨个询问。
以下是我与学生波特的对话。
“波特,你的数学改错本呢?”
“老师,我忘家里了!”
“那你现在先给你家长打个电话,帮你找一下,明天如果有空就送来,没空的话,就怕几张照片发给我。”
波特开始沉默。
“老师,我的改错本找不到了!”
“刚才不是说在家吗?”我问。
“其实,我真的整理改错本了,不过找不到了!”
“那你一开始为何对课代表说丢了呢?为什么又跟我说丢了呢?为什么听见我说让家长给你带来,你就改口说找不到了呢?”
“老师,我真的改了,找不着了……”波特啰啰嗦嗦说了很多。
课间,我找到波特,问他:“你实话实说,你的改错本呢?”
“我没忘在家,也没有丢,是没整理。我说谎的原因是害怕。”
“你害怕啥?”
“怕惩罚,怕丢人。”
“什么时候见我因为这事惩罚过其他同学?你要实事求是,每次发现你的问题,你总会有一万个理由,这样不太好!”
关于波特,也是一个让我很担心的孩子。每次发现他的问题,给他指出的时候,他经常是还未等到我说完就会用几倍于我话语的数量来解释。跟他谈话特别费劲,他总是等不到我讲完就给自己找理由,这对我来说很痛苦。
不过,我分析他这个行为的背后其实就有一种非常严重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源于其成长中严苛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一种表现为:孩子的行为非对即错。
这种错误的二元论,会导致孩子的恐惧感,于是孩子会通过撒谎、逃避责任等行为来逃避这种恐惧。
波特的行为正是在之前的生活环境中陷入了这种错误的思维陷阱,导致来到我们学校一年多了,仍未改变。
其实,儿时形成的错误思维或受到的错误教育,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觉得这种症状可以缓解却难以根治。
父母要做孩子的“成长教练”,既要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也要教会孩子如何照顾好自己,引领孩子发现自身问题、自我成长,使他们最终成为有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