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菜鸟理财人,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总是选不中收益率排在头部的优秀基金?
整理一下从2013年底开始投资基金投资历史,看着可怜的收益让我产生思考。什么是老菜鸟,解释一下,就是早在大三的时候就接触基金理财了,时至今日6年过去了没有一年交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单。
**简单说明下表格,6年时间操作基金三次:
- 大学时候2013.11-2015.05,陆续买入基金2700元。本金由奖学金,兼职,压岁钱构成。
- 2019年无奈之举,买入基金20000.00元左右,收益率11.35%。
- 2020.02-2020.09,回归基金投资,期间陆续买入30000左右,收益率20.94%,收益率6327元。重新回归基金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在花了很少的精力情况下赚到了钱,性价比高。其二呢,在股票操作上费心费力受了伤不说,对IT上班族有点不适合,缺少时间和精力。其三呢,想通过基金来拉长投资周期。
中间断档有两个原因:
- 15-18年读研没有时间和闲钱。
- .转战股票,19年在股市有点受伤后捎带投点基金,找点安慰。
上述看似是翻陈年旧账,但其实是种反思,作为理科生做到有据可循。回首后让我陷入了深思,同时激发了斗志,要嘛不做,要嘛做好,有所为,有所不为!投资难点是什么?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个环节都挺难的,先说说2020年基金收益,6282,收益率20.94%,这个成绩按行情完全不及格。下面说说难得点:
- 慧眼识珠,选一个优秀的基金好难,2020年买入了3支医药股,结果收益率最好的那支配的持仓最少。
- 审时度势,不但要选择合适的买入点,更要选择好卖出点,要不竹篮打水一场空。2020年3月份在科技股配置了最大持仓,收益持续上涨,但是到六七月份科技股回调没有及时清仓,结果过程美好,收益一般。
- 顺势而为,下单要果断,该加仓加仓,该减持减持,每次减仓完再加仓就更困难。2020年3季度左右把基金全部清仓后,每次想加仓都感觉市场没回调多少,貌似还在高位,一直等待在等一个自己都不确定的买入点,结果一半年一直处于空仓阶段。
我想上面这三点每个点进步一点点,收益都会好很多!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反思,投资理念产生了很大改变。先前的投资策略陷入了矮个子里拔将军的误区。并没有理性分析,而是主观臆断认为好的基金都已经涨得这么高了,上涨空间有限,风险高,由此陷入误入不能自拔,总在收益率不高的垃圾基金中选黑马,现在看来甚是愚蠢。丑小鸭变白天鹅,屌丝也能逆袭案例当然存在,但这样的个例不但要有眼光,还要有运气,我相信我没有。从概率学讲,纯属小样本事件。而我现在的投资策略是优中选优,从按照收益率从高到低选择头部基金作为样本池选出大约10支基金作为定投目标。以常识概率学解释为什么要优中选优,好比招生办要选拔毕业生,闭着眼睛从重点班选一批学生,都要比在普通班上选潜力股要好的多。当然有好学生变坏,中等生奋起的情况,但这肯定是极个别的偶然事件,有了这个思路,也奠定了我选“基”的关注点。选“基”方法
- 业绩成长能力。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年,每个阶段的收益率以及当时的排名;
- 当前基金任职时长。基金经理操作该基金多久了,在其操盘的每个阶段表现如何。
- 横向对比。基金经理操盘的其他基金表现如何。
- 雨露均沾。在排名靠前的基金里均衡一下所属的基金公司,每家基金公司的基金不会超过三支,每个班里拔尖子。
概括下,选股票是选公司,选基金归根结底是选择基金经理,所以对基金的考量更多的是对基金经理的历史成绩单考核。个人资产配置策略想明白选基方法,对资产配置策略也做了调整:
- 提高基金投资占比 ——相信术业有专攻,选择专业的经理帮我理财。
- 优中选优 ——从概率学的角度理性判断,一分钱一分货。
- 接受定投—— 市场在不断波动,短期无规律科研,好的制度才是执行力的保障,不要盲目相信人的主观判断,因为每次主观判断都会受情绪左右,很简单的道理,每次在市场波动时做决定都会踟蹰,不敢追涨,更怕杀跌,抄底抄个自认为的低,所以人能做的就是不断思考制定好的投资制度并坚定执行。注意此处的词眼是“制度”,而非“计划”,自行领悟。
上述投资策略是我当前的一点感悟,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同时欢迎各位大佬评论,一起交流,拓宽思维。投资是一生的课题,需要一直不断思考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与各位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