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部震撼心灵之作 《追风筝的人》,所谓 震撼心灵,名符其实。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里有成为好人的路”大概是小说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两句话。哈桑为了阿米尔可以千千万万遍,最后,阿米尔也迷途知返,为了索拉博可以千千万万遍。结局虽然有点惨淡,但索拉博最终对阿米尔微笑,也是让读者心灵得到了一丝慰藉。
回顾整个原著,最打动我的不是主人公(叙述者)与阿塞夫背水一战救赎心灵,是贯穿于全文的哈桑“情谊”。哈桑出身卑微,是阿米尔家仆人的儿子,从小和阿米尔一起玩耍,一同长大。哈桑打心底认为自己和阿米尔是要好的朋友,甚至是一生的朋友。正因为如此,阿米尔故意排挤甚至戏弄哈桑时,哈桑百无怨言;每次两个主人公和其他孩子干架时,哈桑永远冲在最前线;甚至最后在追风筝大赛中为阿米尔追风筝被阿塞夫性侵犯,也只是告诉自己的父亲 卑微的哈扎拉人阿里。就算自己知道阿米尔少爷在自己被性侵犯时就在不远处观望,就算自己心里有怨言 痛苦 百般无奈,也只能和他父亲阿里一同承受。
哈桑太好了,与此同时,阿米尔对比一下发现自己太恶毒了。自己从来不把哈桑当作真正的朋友,总是排挤 取笑 玩弄他,也曾好好对过他,可是大多时候是出于对自己心灵的慰藉,出于保护自尊。哈桑也许可以真的不管不顾不在乎自己被性侵的事实,也许真的时间可以抹杀一切,于是过不了几天生活得和之前没什么差别。但是阿米尔不行。有一句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话:当你得到的回报量超过你的付出量,你的心灵会承载一定的重量。阿米尔为哈桑付出太少,从哈桑那得到太多,他的心灵承载太多重量,他不想看见 面对哈桑了,他不敢回顾当时的情景。所以,他制造盗窃假象,“强迫”父亲赶走了哈桑, 赶走了这个他几十年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的人。
阿米尔长大了,哈桑已为人父,都娶到了漂亮的姑娘。一个定居在美利坚合众国享受写作生活,一个在阿富汗相继忍受阿富汗战争塔利班的侵害。
哈桑一直挂念着阿米尔,阿米尔也一直惦记着哈桑。哈桑通过拉希姆了解阿米尔的情况,即使拉希姆也是知之甚少:在得知老爷 阿米尔父亲过世后自己异常悲痛,阿米尔结婚的消息传来他也感到高兴,他还托拉希姆将自己与家人的合照带给阿米尔,甚至在一家人辗转回到老爷的故宅时,宁愿带着一家人住在年少时和父亲一起居住的小屋内,也不会住在舒服的卧室,他不想鸠占鹊巢。
他会跟自己的爱人 孩子说阿米尔的好,会和家人回忆当初年少欢乐的时光。他为阿米尔,总是千千万万遍。阿米尔知道哈桑对他的情谊,可是后来才知道本质上是血溶于水的亲情。
友谊,亲情,背叛,救赎。重要的是救赎成功了,真心为哈桑感到高兴。希望索拉博每天可以多几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