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这个官司怎么断?
据初高中招生学校反映,多数民办学校学生招考时分数不错,一升入初中或高中,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所在班主任甚至扬言:民校就是打时间战,死扣往死里扣,对孩子智力掠夺性开采,因此升学分数含金量不高,学生潜力不大……还有的建议提高招录民校学生分数线……
而生源所在民校教师并不认帐,我送给你的学生成绩不错,一年之后学生对学习无兴趣,成绩下滑,责人在我们吗?责人在现在所任课教师……
我在思考,未课改的民校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后,多数成绩为什么下滑历害?症结何在,?有无破解策略?
为此,我专门找相关双方教师、学生谈话并到学校调研,这的确不是个伪命题,有相当普遍性,出现这种局面,责人在谁?挨打板子打向谁?
我的观点是,生源方、招录方双方都有责任,应该各打五十大板。
理由是:
对生源方所在民办学校来说,一是由于保生原因,多采用“哄学、骗学”外驱动策略,没有采用“培养学生真正对学科、学习感兴趣的”内驱动策略;二是多数民校对学生吃喝拉撒睡尤其是学习生活提供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包办服务,学生无主动性,等靠要喂食己成常态:三是为了所谓升学率,多数民校采取喂食、抢跑、抱着学生走等急功近利学习策略。
试想:若对学生六年(三年)过度包办、抱着走、喂食、诱学,升入初高中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律意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低能也不足为怪了。
对招录学校来说,也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面对”圈养”民校学校,没有过渡直接采取”放养”,不出问题才怪;二是明知民校学生多被动学习、无计划、无方法学习而不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一味抱怨管用吗?三是对抢跑、抱着走的学校学生,,对一知半解、吃老本学生未提醒、预警,待既成事实,后悔晚亦。
善意提醒:对咱民校来说,从一味追求高升学率,到还要追求绿色分数,能持续发展、有后劲含金量高分数;追求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高、有远大目标、高远志向。
立足六年(三年),着眼十六年,前瞻六十年,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