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基本法则,有人戏称无非就是“吃喝K(KTV)洗送”,不会吃喝玩乐的销售肯定不是好销售。销售人员(厂家代表或代理商或经销商等)大多数时间都在公关,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希望最终获得客户的如期回报。通俗的就是要和客户泡在一起,泡出交情。
“每周7天,不是在会所,就是在去往会所的路上。”
这类客户通常以集团大客户(通常为大型企业)和长期生意伙伴最为典型,因为长久生意,觊觎的人很多,稍有疏忽,就有对手挤进来,那都不是怕花钱的主。销售必须要牢牢占据客户的私人时间,留住客户的心思,断了他人念想。为了生意,每天要做同样的事,看在钱的份上,当然忍得住,但没有一副好身板哪能支撑得长久。很多人以此为宝,奔往在通往成功的销售路上。
销售法则之:没有好身体的销售做不了长久的好销售。
大客户(耕种)
代理商是围着大客户的最主要力量。他们不注重规模但极关注利润,把有限的精力投放在几个优质客户身上,力求达到目的。大客户业务需求比较杂又多,而代理商只要有足够利润就愿意承接各类生意,活得潇潇洒洒。如果大客户没生意,想必其他地方也不会好到哪去。
大型企业,往往采取供应商准入制度,即每个想做生意的公司,必须通过内部审核和认证,录入数据库,才有资格参与,这就形成了准入门槛,后来者需要费力打通各环节才能挤进来。但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当客户组织结构发生调整,人事关系发生变化,长期积累的关系就可能一朝作废,所以代理商才要投入这么大的精力来维护好客户,打通上上下下的关系,他们也有很大压力。
厂家销售的主要职责,是在负责本区域内贯彻执行公司政策、完成某项或几项产品的销售指标、开发和维护新老客户关系等。这就决定了必须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而不能只扑在少数客户身上。不知是策略还是趋势,生产厂家对大客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大客户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与之开展良好合作,让其尽可能多的使用公司产品,将对同行业内的其它客户产生重要示范意义;因为大客户业务健康,每年能够带来可预计的稳定销售收入。慢慢的,有些厂家销售的职能变成了大客户经理,负责区域或行业内的某些重要客户。更有意思的是,对生产厂家付费服务,大客户接受程度也是最高,这恰恰是厂家未来业务长期有效的增长点。
所以,厂家品牌产品+代理商优质关系,成了做大客户生意的标准配置。
代理商依附良好的长久的深入的客户关系,寻求更多的产品合作机会,发挥关系价值的最大作用,并将所获回馈客户形成良性循环;生产厂家则希望能从围着客户转的诸多代理商中,寻找到合适的合作对象来推动品牌、产品、服务去获得客户更多青睐。
但生产力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弱化了厂家在客户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看似流水的产品,铁打的关系。如果你的产品回报够大或者客户有喜好,代理商也会主动找上门来。总之,双方有着天然内在的因缘,找到合适的伙伴,事半功倍。
客户采购产品,最重要的是可靠,不出问题。厂家销售重点多放在技术部门,做深产品推广和技术交流(客户也需要发展),并利用品牌影响力与客户高层建立关系,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如此和代理商的博弈就会更加主动。
项目型(打猎)
这类投资以民营、私营企业为主,它们业务多有区域性,规模不会太大,但敏锐度高,投资决策更快更灵活。长期的稳定回报少,代理商很难长期投入,稍好些的就是维持住关系。
但客户却有很强需求,它们要产品、要技术、要支持,自身能力又有限,这时厂家销售重要性就显露出来,而获得更多尊重。
厂家销售有先天优势,切入进来。勤快的销售,虽然不能做深每个客户,但基本都能覆盖区域内的项目机会,能和客户更多接触,如果专业能力很强,就能让用户产生依赖性。老练的销售还能把控节奏,同时能在和代理商合作中保留主动,愉快合作。
思考
信息透明的时代,客户通过学习变得聪明、原在暗处的成本成了公开秘密、一掷千金的土豪做派早已是陈年往事;经验不再是保证继续成功的充分条件。
即使有心舍得孩子,也不一定套得住狼了。
但销售驱动仍是多数公司的生存模式。只是,或许,销售将成为一份常规收入的工作。
若有一天,工业品直销大行其道,代理商何去何从?
若有一天,工业品平价卖,生产企业转型为咨询服务提供商,销售人员该何去何从?
这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危言耸听。
做销售工作,如同全民赚大钱、赚快钱的时代都或许正在远去。
年轻的销售人员若想体面行走于江湖之中,不但基本功要扎实,还必须有一手绝活。
就像踢足球,出彩的,要么能进球,要么能助攻。
这样的你,无论到哪里,都是首发阵容,有更好的物质回报、名声、还有期待。
那时,再说,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