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有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且我的大学生活也谈不上成功,所以当有人问我大学的经验时,我很少发表言论。但是有学弟学妹坚持问大学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会在慎重思考之后告诉他是格局。
大学里的很多东西都重要,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学术能力,处事方法等等,很难分裂开来给他们进行排名,这是一个发展很迅速的社会,人口庞大,精英自然也多,竞争不言而喻,所以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大势所趋。但是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活以后,很多都知道,如果你认真对待的话,大学生活并不会轻松。高中的我们学习虽然辛苦,可是我们的目标很清晰,所有努力的方向全指向考上一所好大学,当我们真正迈入大学就会发现,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到来。
在步入大学时,我也经历过迷茫,我不断阅读一些前辈们撰写的大学经验之谈,和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我不断收获着、不断成长着,现在自己也将大学毕业,我很乐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你们分享,当初,有的人以为决定人生命运的是学历,有的人觉得是能力,但我觉得决定一个人的,不是机遇,而是格局,见过天地之后的眼界。知乎上有一句话:做人智商高不高没关系,情商高不高问题也不大,但格局一定要大。
无论做什么,心里有数很重要,心有所定才能专注做事。你要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彼岸就是天地,见过天地才能让一个人心里有数。 眼界会决定你能看到的风景,马东说过,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其实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个连真正的额繁华都没有经历过,就去追求所谓的淡泊的人,又怎么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淡泊。
不知道只是因为你没有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高度不够而已。大冰在《乖,摸摸头》中说,请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出去旅行的原因,王家卫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见过天地有了眼界,但是有眼界还不够,只有明白众生的苦,才能懂得自己的甜。人不能囿于一隅,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能自拔,还自娱自乐。
那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我觉得重在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经历过繁华,经得起挫败,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用网上一句诙谐的话来说就是,既吃的了山珍海味,也吃得下路边的麻辣烫。
以前我也很好奇,为什么那些大公司对名牌大学毕的学生比较青睐,难道仅仅因为他们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现在我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普通院校和这些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最大差异就是格局,而且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差距。《精进》有一段话说的很好:“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那些名牌高校层次高,里面的学生所接触的人和物的档次也高,我个人比较喜欢逛大学,这些年走过了几百所大学,其中不乏清华北大人大这样的名校,也有一些普通的本科和专科学校,不用费心对比你就能发现差距,从校园内张贴的海报就可见一斑,那些名牌院校内人才济济,有的在举办校内音乐会,有的在办高逼格的学术比赛,甚至有的在办个人才艺会,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学生所接触的事务对普通院校学生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且这种环境也使得整个校园的你争我赶的竞争氛围更加浓厚。
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玄奘法师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佛,但无奈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众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就会显现了。”玄奘思索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说:“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偶尔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二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玄奘听后,有所醒悟,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我自己就在一所二本院校,我清楚的看到有些学生的生活状态,他们大多人给自己的定位就不高,他们所追求的仅仅是眼前的那些蝇头小利,甚至浪费时间和经历去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些学生干部欺上瞒下,误把脾气当作能力,对老师几近谄媚,对学生颐指气使,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就不清楚,更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生干部,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陶醉,根本不了解那些优秀的学生干部所能达到的层次。
那么那些非名校的,怎样提升自己的格局呢?我觉得这种东西没有十分迅速的方法,只能慢慢体会培养,有句话说的好,身体和 灵魂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我觉得读书和旅行就是一个人提升自己视野的佳径。
真正的旅行并非简单的走马观花,那样的旅行只是空间的转移,我觉得青年时期的旅行,是增长见识的好机会,通过旅行你不但可以观赏美景,你也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你要抱着好奇与学习的心态去旅行,一次真正的旅行,从离开家就开始了,并非是到了景区才是旅行,细心聆听和品味你在路上所遇到的人,一路皆是风景。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大,自己很小,自觉地人就会变得谦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那样,他可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因为它的世界只有那一片井底。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千人千面,各不相同,你会慢慢明白世界因为不同而缤纷,走过多少路,遇见多少人,最终你变得从容大度,懂得接受别人的不同,视野自然宽阔。
除此之外,我觉得多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益处,关于读书的益处就不多说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读书,日久你就发现令人欣喜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