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是一位研究沟通艺术方面的专家所著,叫《粘性沟通》。篇幅不大,图文并茂,但把视觉化引导这件事说明白了。今天咱们就聊聊,我从中得到的几个启发。
发现这本书完全是几次机缘巧合的活动,最开始是参加TW的活动,活动上一位小伙伴在群里分享了他的课堂笔记,当时看了非常羡慕,但自己一想,这对美术功底应该有要求,果断地就放弃了,事隔了一年后在另外一个活动的交流上,机缘巧合知道这是一种视觉引导技术,跟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回家后按着这个方向百度了一下,找到了这本书。
在继续往下写之前,我想插播一段关于读书的小心得。这本书其实豆瓣的评论不高,但我之所以选择看是因为对我来说它依然能让我学到东西。读书有很多方式,但重要的是能帮你进步。有时候为了快速了解一个新领域的知识,买一门《21天快速精通XXX领域》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时间很紧张,我建议你只看第1、2、5、7、8、9章就可以了。
首先作者跟我们表达了粘性沟通的价值,吸引眼球,生动是学习这门技术的一个总的目标,书中还列举了一些依据,大体上就是人对图形的记忆大于文字,感知世界大部分从视觉开始等。
那问题来了,东西是好东西,我们能没有门槛地使用吗?
按照书中的要求,通过几分钟我简单的验证了一下我本人画图的功底够不够用,结果如下。
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图画精美与否不是让人难忘的原因,不要纠结于图画的对错,画错很正常,能够表达出你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去百度找一些火彩人的画法,多注意四肢的画法,你会发现几根线条能够表达这么多东西。
想一个词,然后想象一下你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图形,尝试用最少的笔画勾勒出来。
在这里我给你举个我亲自发生的例子,我的一位同事让我画一幅画表达生气,前后画了两次算表达出来了,仔细一看就改了眉毛的画法,剩下全靠看者如何体会。
随着你掌握素材的丰富,根据自己的绘画水平可以选择现场作画,这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视觉沟通方式,但开始时可以考虑先从记笔记或面对面沟通时在白纸上画画。
如果有一天你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并现场应用,要注意几点,沟通交流是主要目的,不要长时间沉浸在画图当中。
行动起来,在过程中体会,然后调整(我怎么又讲到迭代去了)别考虑画的好不好,经验是靠一次一次的练习积累起来的,不是靠想象积累起来的。
坚持的原则就是“简单明了、深入人心、浅显易懂”。
为文字配上一个简图是有必要的,图片不是让要点更精炼,而是让其更难忘,有很多图片可以表达多个意思,点缀一些文字就把表达的意思明确了。交替使用不同的颜色用于区分内容层次,易于阅读,在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你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之所以选择学习这门视觉技术出于几方面考虑。
第一,有一天你看到自己的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出来,我相信你会心情大好。
第二,图片留存的信息很大,会使你回想起当时的沟通细节,文字在这方面会逊色不少。
第三,便于沟通的时候交换意见,我们从小就是从画画学起的,这是最便于人类理解的沟通方式。(能动手尽量别吵吵)
写到最后再次推荐一下这本书《粘性沟通》
写于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