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迁徙(一)
“你们几个谁认真看过西墙上挂着的桦树皮?”关鑫从火塘边站起身,走到西墙边,目视着桦树皮上的各种图形符号,表情异常郑重严肃。其他几个人听了他的问话也好奇地跟过来,站在桦树皮前看着上面奇怪陌生的符号不知所以,满头雾水。
“如果我的猜测正确,这应该是一幅地图,准确的说是一幅原始先民迁徙路线图。早期的人类如候鸟一样为了生存而不断地迁徙,他们的迁徙之路远比鸟儿艰苦和漫长,所以他们崇拜各种鸟神,想自己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他们也像鸟儿一样恋家,把脚下的足迹印刻在记忆里,用讲古的方式传述给子孙后代,希望有一天他们能重新回到足迹的起始处——故乡!”
“老爸曾经和我说我们最早的祖先应该来自西方。一个民族最在意和难以割舍的应该就是祖居故地。满族世代以西为尊,那么故乡必然在西方。古人有择水而居的习惯。这里人的祖先先是在西南方的一片水域生活,然后不知为何一直向北迁徙,来到了一片更大的水域定居,之后又向东北方迁徙,最后向东南方迁徙来到了这里。因为我们先前是在地下森林里穿越来到这里的,所以这里应该就是古时的镜泊湖地区,也是我们满族的发源地之一。”关鑫因为过于兴奋脸都涨红了。
“那你知道这几个水域都是哪里吗?”郎宁生急切地问。
“在现居住地——也就是镜泊湖西侧的这个水域和镜泊湖很像,也是长条形,但看比例要比镜泊湖大的多。我猜测那个水域应该是位于西伯利亚东南侧的贝加尔湖。”关鑫的话让其他五个人都惊愕地张大了嘴巴。
“你们别不信,古时中原称贝加尔湖为北海,汉代时苏武牧羊地就是贝加尔湖畔。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唐朝大诗人李白做诗赞其: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我不怀疑你说的,那贝加尔湖下面的那个大湖是哪呢?看方位应该就在现在中国的北方啊!可北方有这么大一个湖吗?我没听说过。”郎宁生比关鑫还激动,他此刻正满心期盼地看向身旁的关鑫。其他人也屏气凝神等待关鑫石破天惊般的回答。
“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和《山海经》有关的文章。文章中说《山海经》的《大荒北经》中有个始州国,如此描述:有阳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有始洲之国。有丹山。有大泽方千里,群鸟所解。作者认为阳山既今天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脉。七老图山脉海拔1490米的光头山是老哈河的源头。老哈河是辽河西源西辽河上源,古代称之为乌候秦水,蒙古语称之为老哈木伦,老哈来自于契丹语,是铁的意思。
作者还说顺山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山脉,顺水就是今天的西拉沐沦河。如今的老哈河向东北流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于翁牛特旗与奈曼旗交界处,与自西向东流的西拉木伦河汇合后成为西辽河。
作者认为丹山就是现赤峰市政府所在地红山。红山蒙古语叫乌兰哈达,著名的红山文化就是以这座山名命名的。另外,作者也说丹山也可能是在翁牛特旗境内红山水库旁的那座红山。
你们别着急,马上就说到地图中的那个大湖了。
作者为了认证‘有大泽方千里’在赤峰地区曾经有过,特意做了解说:七老图山脉与大兴安岭山脉在现在赤峰市西北部的克什克腾旗境内对接,在两座山脉的东边出现了一个大型的扇形地带,在这个扇形的地带中,就是著名的科尔沁沙地。这个科尔沁沙地在远古的时候是一个大海,直到5000——10000年以前,这里仍然是一个烟波浩淼的大海,这个大海其面积应该不小于5万平方千米。可能是从5000年前后开始,由于地壳被抬升和西拉沐沦河谷的地壳断裂带活动,科尔沁海的海水大量流出到渤海,这时候红山文化地区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湖水的面积逐渐缩小,这个大海逐渐变成为一个特别大的沼泽湖,这个沼泽在5000年前后又逐渐干枯,最后海底成为风沙滚滚的科尔沁沙地。这个大海在写作《山海经》及其以前的时候,这里仍然是一片特别大的水面沼泽,这可能就是《山海经》中‘有大泽方千里’的来源。
从作者的解说你们就可以理解眼前这张迁徙图和他们选择迁徙的原因了。
当恶魔耶鲁里发威时,地动山摇引发地震和洪水,家园被毁。大湖被耶鲁里吞噬,大地也改了容颜,天上的神鸟也无能为力,它们只能引领幸存的人们寻找新的家园。前路茫茫,前路漫漫。迁徙的人们,躺下后不再能站起。天上有阿布卡赫赫和神鸟,人们祈求乌鸦神鸟在亲人的肉体未被耶鲁里腐蚀融入地下之前就把他们和魂灵一起带往天神所在的天界,和祖先相聚。萨满——人神间的使者,用神鼓和祈神的歌舞为人们化解悲痛;用地母巴那吉赫赫赠予的药草缓解人们的病痛;让掌管太阳的德里给奥姆妈妈照亮前路,早日寻到大海一样美丽富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