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参加了在清华的即兴喜剧workshop。其中有一个破冰游戏是类似词语接龙的,你需要根据上一个人的最后一个字接下一个词。
大婉前面的人说的尾词为“xie”,大婉接了“鞋面”。在结尾总结的时候,主持活动的老师说咱们清华的学生就是不一样,组词都会往物理上想,会不会出现个小滑块,大家都笑了起来。
大婉恍惚了一下忽然明白,他们以为我接的是“斜面”。
大学期间,我一直挣扎着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才能在介绍自己的学校背景时底气实足。
“名校光环”在无意之间展现出的影响力是那么巨大,而自己并不想因此而被迫放弃一些机会,也不想因此而低人一等,至少在真的能力差距出现之前。
那些不得不的小心翼翼、谨慎,困扰了我很久。
这篇总结,写给和大婉一样同样害怕自我介绍的你。
1.定位
老生常谈,你当然需要了解定位。
自己的定位,学校的定位,通过各种渠道。
大婉印象最深的面试是在刚刚开学的大一,北京国际电影节。
进到复试是四人的英文群面。
在大婉前一位的是北大西语系的小姐姐,用英语和西语各来了一遍自我介绍。受到冲击的大婉,紧张之下连简单的自我介绍都结结巴巴。
结束面试的电梯里,一个个彩色的人忙着加微信,互相恭维。
“原来那个双语晚会是你主持的呀!”
“你居然是韩国人,中文说的好棒!”
结果自然是落选了。
在回良乡的地铁上,我突然意识到失败的最大原因,不是我的学校背景,而是我的外语能力。
是的,我们看各种攻略,说面试官看到非985、211的简历直接就过了。但是,在大婉大学期间接触的很多活动并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完全是“you can you up”。
在无限懊悔无法改变的院校背景之后,我们需要正视自己。
2.机会
大一的沮丧感是最重的,因为刚刚步入大学突然与高中同学间的差距被明晃晃地标了出来,也因为大学刚开始,想去的活动没门路,自身也没有经历。
当然,你可能又发现怎么自己的学校没有什么好的活动。
但是,北京这个城市真的是个宝,它隐藏了无数精彩在熙熙攘攘中。利用好它!
各大院校的活动:北师大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传的各种见面会、清华北大人大的讲座……
大使馆活动:大使馆开放日、免费语言班、日常电影放映……
成熟的组织活动: TED志愿、同志中心、北京国际电影节志愿、脱口秀……
……
仔细而谨慎地筛选自己的兴趣点,并长期关注其发展。至少,大婉列出来的这些活动是没有学校门槛的。
大婉认为,名校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他们顺藤摸瓜顺利地走下去就能接触到很棒的活动。但是,我们只要多花一点精力搜集整理这些活动,也完全有可能和他们一样享受同样的文娱生活。
繁琐的寻找过程,和较长的通勤时间是完全值得的,你觉得呢?
3.技能
大学期间能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一门技能也是很必要的,是你的竞争力。
不想再重复提到英语的学习,你知道并不局限于此。
你可以减肥,你可以说脱口秀,你可以摄影,你可以写小说,你可以干的事儿多了去了。
大婉的舍友橙子同学就凭借会画画这一项在很多面试当中格外突出。
网课资源实在太多,实践机会也并不难找。
投资自己并取得收获也会帮助你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增长自信。
4.本校资源
是的,非名校的真正问题在于此处,学校资源不够丰富,但并不代表没有。
大婉之前参加的交换项目,之前学校没有人去过,整个过程基本靠自己和对方院校自行联系。但还是要感谢学校给的这个平台,否则那些精彩上哪里去偶遇。
大婉在交换时了解到,同去交换的两位中传研究生学姐是在打败了众多竞争者之后采用有的这次机会。反观我校,居然仅一人报名,实在是对机会的浪费。
我不知道你会找到什么,深挖本校资源,也许会带来惊喜。
5.专业能力
这点是大婉最近领悟到的。
大婉在校成绩不错,但是一直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十分心虚。答好那一份考卷其实并不难,老师课上的指导仅仅只是引路而已。当然,可能也是被身边的气氛所影响,是的,你旁边的很多人可能连考卷都应付不好,何谈额外拓展。
我是说,术业有专攻。
还是拿新闻专业来举例,最近的“朝核问题”,你在追踪吗?有自己的看法吗?
大婉这点做的不好,近来才开始补充知识,阅读相关书籍。
记得外新史老师大一时给我们讲课时,总是提到自己曾在大学期间读了哪些书籍。当时觉得新奇,怎么会读得下去,现在懊悔,应该从那时开始积累。
人文类的知识,还是提高“认知效率”比较重要。
总结全文,想要努力在说出校名时感到不害羞,你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希望我的分享,能给您带来有益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