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教师的智慧
1、热爱
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有无尽的热情。我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应该是源自内心的召唤,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就深深感染了我,学生每周放学回家,他会感到怅然若失;他主动找冯老师商量把班主任让给他,他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心甘情愿,和校长无关,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班主任思考、研究、解决的教育问题之繁琐,有时候会磨掉了我们的热情,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像《非暴力沟通》教给我们的,变“不得不”为“我选择做……是因为……”,这样我们会从教育中发现丰富的宝藏,找到教育的乐趣。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
2、爱心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出自对学生的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李老师在批阅孩子们随笔的时候,发现了学生黄微微的后面写了一句话:“李老师,我想和你聊聊。”他看到后立马在批语中回复让她到办公室,在悉心的交谈中,他走进了黄微微的内心,在后来的日子里耐心帮助她克服了想家的心理。当然这只是李老师和学生的无数次交谈的一个缩影。他和学生写的信,离开学生时打掉的三张电话卡……这都是他对学生们爱的证明,他付出了爱,也收获了学生们对他的爱。
爱学生还要注意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对于学生的自尊问题,在教育中我也一直小心翼翼。但还是有一次,一位女孩子在课堂上屡次打断我的讲话,我当时感到她有起哄的意味,想要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当时考虑到课堂进度,我批评了她,也许在别的同学看来,这个批评也不算重,可她是单亲家庭,比别人都要敏感,这就造成她一直和我对立。如果当时我冷静下来,下课找她谈谈,也许会少去后面的很多麻烦。后来我花了很大功夫,才又和她重建了关系。
3、童心
教师一定要读懂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有着纯真的童心,并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去看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我们进入了儿童的世界,我们获得了和他们一起成长的机会。李老师能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值得我们学习。
4、胆识
周末李老师带学生在成都骑行,假期带学生在峨眉山打雪仗,在黄果树瀑布戏水,在原始森林探险……想必李老师做这些的时候也是顶着很大压力的,这就是作为教育者的胆识,是对自己教育的确信,而不是屈从于权威,屈从于社会。特别是李老师鼓励学生到市长家了解市政建设,仅仅有这个想法就足见李老师的胆识。
我想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讲到的一个人物——二宫尊德:他一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每天天不亮,他就会拿上一把圆锹,一把锄头来到田中辛勤劳作,一直到夜幕降临。这样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这些努力最终也收获了成效,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原本荒凉凋敝的村庄,在二宫尊德的开垦带领下,变成了富饶的村落。这样的成果也使得他获得了德川幕府拔擢入府的资格,那是与诸侯平起平坐的荣耀。作为一介平民,二宫尊德没有受到过任何贵族礼仪的教育,但在举手投足之间却彰显出了不凡的气质,在人前能够不怒而威,处世可以神情自若。看来一个人的胆识和他所处的地位没有必然关系。
5、文心
我以前在《话教师》写到:“我的愿景:为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而贡献自己。实现这个愿景有两个途径。一是立言,用文字创作来影响世人;二是教育,用教育影响一个人的灵魂。”这和李老师的感悟:“文学与教育简直就是相通的”不谋而合。
李老师给所带班级都做了班史,让无声无息的学习时光变得有滋有味起来。即便作为校长时,继续当着班主任,也绝不中断每天的班主任日记。李老师说“我不觉得这需要什么毅力,因为这是我本身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再忙也要洗脸刷牙一样,写这样的日记,并不像有的老师想象的那么苦那么累,那么坚韧不拔,因为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学生每一天的成长实在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有些老师的教育生涯中和学生发生的事可能并不比李老师少,只是我们没有去及时记录下来,作为老师要善于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也留下自己的成长。这样的写作促进教师更快地成长。这也正是“新教育实验”所提倡的基于实践的叙事写作。
6、学习
李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曾经说过:“爱,只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不是教育本身;指望有了教育爱心,教育就有了一切,是很幼稚也很荒唐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有爱心,还要有能够传授的东西给学生,教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汪洋。有很多优秀的教育理论我们说不适合,是真的不适合吗?还是我们没有领悟其中的奥妙,没有去实践的能力和强烈愿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已。
李老师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互相教育、互相影响、互相感染、互相‘征服’的关系”。从学生身上,我们老师也可以汲取很多力量,我有很多的教学实践,与其说是我在实施教育,倒不如说是学生在引导我怎么去教育。三年级时孩子自我意识萌生,喜欢思辩,我就在班级每周开展辩论赛;三年级快结束时,很多学生有写诗的冲动,四年级我就开始上诗歌写作课……
二、班级管理智慧
1、文化
李老师和学生们一同起班名,定班训,设计班徽、班旗,创作班歌,这些在我们眼里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们来说充满着仪式感、归属感,无形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班的班名叫“沙漠中的仙人掌”,班训是教室后面悬挂的书法作品《诸葛亮诫子书》,班歌是《七色光》。
2、制度
a、班委干部自愿报名,通过竞选产生。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主人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给班干部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b、开展小组竞争,合理分组,全面竞赛,规则统一,严格监督,客观评比。c、制定班规。由学生自己讨论确定班规,用集体的力量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d、努力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气氛,老师也要把自己纳入班规,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心灵相通的新型师生关系。
3、德育
把教师和学生视为共同成长的同伴,充满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平等、自由、宽容等“公民精神”,引导学生在社会风浪中明辨是非、经受考验,引导学生勇于自我教育和善于自我管理,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提高德育的活动,造就行为规范、心灵自由、情感丰富、思想充实、胸襟开阔的现代公民。
4、智育
在学校学习知识,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吗?李镇西老师说:“教育不仅仅是分数。……他应该面对学生今天的需要,更应想到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贾志敏老师在《积攒生命的光》中也写到:“教学生一年,要想到他五年;教他五年,要想到他终生。”班主任更应该看到学生内在的学习,而不能只看到浮在表面的分数。
5、美育
李老师在创建未来班的时候,有一项举措:利用班会课或其他课余时间教学生吹口琴,成立口琴乐团。我们不一定会吹口琴,但我们老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教育,发展个性的班级兴趣社团。艺术类的学习最能够集中体现美育,初中、高中学生考试压力比较大,可能在艺术方面的教育占得比重相对小一些。但是小学阶段,更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中国四大艺术:琴(音乐)、棋(围棋)、书(书法)、画(美术),完全是可以在小学阶段开展的,至于其他的舞蹈、诗歌等等,可不必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