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我从一个挚友那里得知她在坚持着文章日更计划,在简书,所以很意外地,我在这里发布了一篇关于童年记忆的文章,并开启了我的日更计划。
最初并不上心,写作这件事,因为部分融入在我的工作中,当爱好变成了工作,有时会有一种“掏空”的感觉,就是对着屏幕,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有一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腹中无物。但这段时间在简书的写作,意外让我恢复了一些信心。
我竟然开始写童话、写日常、写童年,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工作时的压抑感,手写我心,写完后竟然意外的舒服,甚至还起到了“减压”的作用。这是我最初没想到的,也是我决心坚持的一个理由。所以这段时间,不管是出差还是加班,我都会努力完成每天的写作计划,就好像上个周日在火车上的文章,此刻在班车昏暗的光线下的编辑。
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往往是从被认可开始,因为被认可,所以有了信心,时间累积,有了所谓“灵感”和“文笔”。
我也一样,我和写文章的故事要追溯到我小学五年级,在这之前,我写不出文章也不知道怎么写文章,我妈妈是很关心我学习的,为了提高我的写作,她用了很多方法,买了很多作文书,细心把报纸上的优秀作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让我学习,找亲友里写作好的姐姐指导我,甚至请她们写给我看,完了她还让我上作文补习班。不知道这些环节是怎么影响我的,五年级的一次作文考试,我一改默写自己提前背好文章现场默写的模式,在考场上写好了一篇文章,那天去到办公室,语文老师看到我,说了一句“我觉得xx挺有写作天赋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注入神力一般,从那之后,一直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这个学科成了我的骄傲,在我普通的不值一提的履历中有了可以提及的一笔。
我知道我并没有所谓的“写作天赋”,只是当时写得比同学稍微好一点罢了,但是一个老师的肯定,毋庸置疑地会对一个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这也是我最初想成为一名语文老师的原因。
当然人生的剧本没有完全按照我之前规划的走,比如我没有在大学念中文系,比如我没有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但是兜兜转转,写作这件事从未离开过我。
我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旁人觉得写的好的文章,必定都是我的心声,那些文字就在我的心里回想,当我看到一个题目,落笔时就能一气呵成。我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它在我开始简书日更计划后,重新出现了。
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其实我并没有很清晰具象的定位,只想在眼下把交付到我身上的每一项工作脚踏实地做好。当我肯定的一点,就像是我当时面试工作的时候很坚定和hr说的“我想从事文字相关的工作”那样,一直和它相伴。
希望今年制定的简书计划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