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2019北京世园会

9月底,我基本确定离职。请好年假,我和母亲驾车前往京郊,看看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并顺道在八达岭村民宿小住,放松心情,调整状态。

一、趣事一两件

(一)停车意外

进入岔道口村,刚停下车,被穿着制服蓝背心的“延庆群众”上前质问“你哪儿的?你撞人车了!”开启了对我的一通炮轰。刚开了近90公里,我脑子一团浆糊,完全没有弄清楚状况。顺口就答了一句“没有吧?”,对方立马来了气势,声称要报警处理。我当下立刻意识到,应该放低姿态,平息事件为主。一方面表明态度,承认负责,另一方面认可对方是“路见不平,热心肠。”一番说道以后,对方见我态度还算诚恳,况且前车并没有明显撞痕,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经验:初到一个地方,被人主动“找事”的情况下,首先态度要示弱,在摸清情况之前“装无辜、装无助”,“哎呀,什么情况啊?”“您觉得怎么办呀?”等等。不要正面冲撞、不要否认也不要承认认可不利于自己的说辞。在与对方的交流中,逐步摸清对方的身份、意图之后,再采取适当措施,例如:对方热心肠(肯定对方好人)、对方找事(在衡量力量对比情况下,采取行动。如是要勒索,考虑私了或叫警察等。)总之,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场面不失控,再考虑解决方法。记住,要在不断与对方聊天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对方身份和要什么,才能较好处理问题。有时候,女性装萌装无辜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

(二)民宿店长小哥

人和人是需要多交流的。刚开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基于工作和具体事项上。在操作过程中,对方对你的风格、人品了解以后,就会慢慢进入私人领域的情感连接。这样的情感连接会对工作的进行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例如,在我主动找他要水、打扫房间和补给的过程中,他跟我交谈了很多的客栈经营信息。同时,还十分热心地赠送我一个果盘,帮我研究拉线充电的问题。与人的关系相处好了,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很多。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方,我们需要与别人建立连接,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帮助,这就是这就是“借力”,也是利用别人为自己“赋能”的过程。

实现这个过程,一定要能够与人沟通。其核心要素包括:语言、对规则的遵守和基本礼仪、特定场景的互动(年龄、性别、职位、空间环境等,留意相对关系+场景产生出的chemistry,以及由此对话题内容、情绪的延伸和挖掘等)。人与人之间关系要通过多场景来建立,但做好上述几点,就能为在合作前提下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世园会感受

(一)各种赛会都是主办方、参与方展示自己的平台。活动主题是一方面,各方如何利用该场合展示自己的其实是赛会更加重要的一方面。外人看到的是现象,而内行看到的是现象背后的目的、逻辑、资源和能力、机会等等。

(二)人、社会和国家一样,在不同的阶段追求的东西不同。20多岁的时候追求的是信息和经验的积累,去各种地方、完成很多任务和工作,熟练并精于流程;当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多就是冗余,这时候应该掌握现象背后的运行逻辑和决策原理;再往上,是创造价值理念,并利用积攒的个人能力、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投入一个具体的项目,实现某种价值追求

(三)要想从别人那里获得,首先你要服务别人。比如日本馆,年轻人们评价的是“好舒服啊,不想走,想多呆一会儿。”当你的付出和服务让别人感觉到舒服,不愿意离开的时候,你的价值就是无可替代。在此过程中,你需要深入了解对方需要什么,包括对方知道的和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再满足对方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投入和创新,挖掘和引领对方需求,从服务的满足方变成服务的提供方,这样你就变成了对方追逐的对象。并且你的供给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馆的感受。中国馆里用科技展示了中国人观念中的天地、人文的观点,并用充满传统中国元素的中国画和书法、本草、音乐、色彩图案等呈现。其实,这有何尝不是每个人了解自己和向外界介绍自己的思路呢?从自己的历史中找到闪光点,提取最能代表你自己的元素,与时代流行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借由合适的场景和主题表达出出来——界面友好且操作方便、普世的价值和清晰的逻辑、有特色的元素。从而吸引观众主动来了解,如阅读、旅游等,而不是一味宣传和解释。因为你的解释,会被认为有倾向性和片面性,对方预设性的会抗拒;而如果是他主动想了解,则他们主动打开自己心门,对方接受度自然大大增加。

2019年9月27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