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揪心的事件一个是温岭的油罐车爆炸,另外一个就是缪可馨小朋友的跳楼。
报道里称,两节作文课后,她痛苦的冲出教室,结束花儿一般的生命,原因是作文被老师批评负能量,且被打了一巴掌。
不用去追究其间的细节,只是觉得疑惑,历来大家都知道文无第一,就是因为生命个体的独特,有各自独有的表达,老师的判别标准是什么?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在哪里?
这个世界的迷人之处就是别人与自己不一样,只要接受这一点就能产生宽容和悲悯的情怀。也只有知道这种差异,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不光要看到别人,也能反思自己。
事件中这类霸道和控制欲的老师和家长在现实中估计所占的比例不会小。
这样的做法会把孩子萌生的小小的自我,生命的勃勃生机扼杀掉,把生命的独特性扼杀掉。
觉得把孩子所有的行为,思想都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掌心,也意味着让他丧失掉更多生机与更好的可能性。
另外,没有尊重就无法让他形成良好的自尊。他或者这样纵身一跃,放弃被批判打击的毫无价值感的自我,或者从此麻木,你说什么都不放在心上。
这样的对孩子思想和肉体的打击根本就不能称为教育,而变成成人的情绪宣泄的途径与狂欢。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美。基因里都带着人类披荆斩棘一路走来的自私,戒备,可是这对于个体在任何时候生存下去都是积极的。
后天的爱与教育让我们看到和感知他人。父母,老师,伴侣,朋友,各种社会关系。我们在最初的互动里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反馈,接纳,给予。
记得在李玫瑾教授的一个课里看到,如果一个孩子在生命的初期周围没有合适的应答,三四岁时出来是不敢看着别人的眼睛打招呼的,长大后也会变得比一般人要冷漠,更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
如果在接下来的成长时间里,得不到很好的尊重与自我的肯定与认同,就容易自伤甚至放弃生命。
在《诗意的原子》一本书里,我们都知道,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的每一个元素都来自宇宙中辽阔的星尘,与这个世界息息相关,这是多么诗意而且神圣的事。
所以,我觉得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告诉孩子:你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十分美好!无论以后遭遇什么,都不能改变这基本的美好。
而生命中其他的追求,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意义。
当你遇到别人的批判,否定,打击,甚至羞辱的时候,并不代表你真的就是被描述的那样。还有可能是施暴者的内心扭曲。
你要有坚定的底线,确切的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当你走过那段幽暗再回望,会发现当初在你心中觉得天大的事,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小的点。
关键是坚韧。
去看暴风雨里的草木,被摇荡,打击,可是暴风雨会过去,太阳会出来。
去读历史,看看那些优秀的人类,谁不是经历千难万险的才过完这一生?
这个世界因为丰富而复杂,也因为多样性而迷人。但是,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不止是乐园更是丛林,有美好,也有危险丛生。
肯定自我,看到美好很重要,这是活下去的动力。
但是看到这个世界的危险与邪恶更重要,有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另外,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没有绝对的对错。在第一时间产生的只是情绪,而非判断。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在任何时候遇到问题,难以接受或者解决的事情,先不要急着去做出反应,要有耐心让自己安静下来等待。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通常是应激,沉下心来,做出的决策才是“应对”。